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在2017年就已經突破萬億,每年以不低于10%的速度遞增,在近幾年內成為了資本界的寵兒,互聯網巨頭阿里、京東、百度、騰訊,甚至國美、蘇寧,都已在布局汽車后市場,然而短短兩年時間之后,目前,汽車后市場卻趨于平靜,這是為何?
資本高調進軍,小心邁步
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2.4億,且每年有2800萬輛的銷量。后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所謂汽車后市場,就是指新車銷售后,圍繞汽車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服務,涵蓋維修保養、裝飾美容、二手車交易、金融保險等一系列交易活動。
隨著汽車銷售競爭激烈,大家更為看好的是汽車后市場,因為汽車是大宗消費品,而且能夠持續產生消費行為。哪怕是常年停著不動,也要產生停車費、折舊、保養、更換易損件等等需求。
自2016年起,各大資本、電商巨頭紛紛殺入后市場,意圖顛覆傳統落后的汽車后市場。但經歷了幾輪廝殺后,消耗掉幾十億資金后,基本上都死掉了,例如以上門洗車的模式切入的,以線上電商平臺交易模式切入的,都沒有成功。
如今,依然活躍在后市場的電商巨頭們,看似高調,其實早已轉變了原有的打法,在布局與擴張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看不到更多的實際動作。汽車后市場,好幾位投資界的人士都在不同場合說過同一句話:你們汽車后市場,水太深!
其實,這是沒有摸清后市場的特征與規律。中國特色的汽車行業,品牌多,車型多,常在路面上跑的多達3000種,各個車型的配件絕大多數不通用,SKU(單品)多達百萬種,與歐美日韓差異巨大,完全沒有照搬的可能性;看似萬億級規模,但這個市場卻是低頻消費,正常使用的新車,年保養量只有2-4次,客戶對某一品牌或平臺的貢獻值和粘性是極差的;汽車維修保養又屬于專業技術范疇,不像服裝百貨電子產品,消費者容易上手,例如車輛在行駛中出現異響,產生的原因可達上百種,有時專業技師也要憑借檢測設備、上路實測,甚至拆解才能查明。
在嚴重依賴專業技術的前提下,第一代殺入后市場的玩家,僅僅憑著免費贈送、上門服務、把汽配產品搬到線上銷售,就想獲得回報,顯然是想的太簡單了。汽車后市場,一定是一個以實體經濟為主+互聯網的產業,而不可能是以互聯網為主導。
汽車后市場長期向好
盡管上文一直在潑冷水,但其實,中國汽車后市場的前景是長期向好的。
新車銷量的下滑,會導致汽車平均使用年限延長,維修保養項目、配件更換率提升(特別是易損件、輪胎、美容養護類)。二手車交易量2018年銷量在1380萬輛,特別是國家剛剛放開了二手車出口10個省、市試點,相信會迎來井噴。
資本與電商巨頭,如果能夠站在整合、提升行業服務水平,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工具,幫助線下傳統門店實現更加科學、精準,效率更高、規范性更強、誠信度更好的產品與服務,線上線下相互融合,互惠互補,協同發展,中國汽車后市場仍將是一個值得長期投資的產業。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