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貿易狀況相當低迷,但考慮到世界舞臺上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亞洲基礎石油市場經歷了動蕩的一周。
原油期貨價格星期三暴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800點,預示可能出現經濟衰退。與此同時,中國公布的疲軟經濟數據,以及美國原油庫存的增加,使石油市場感到不安。據媒體報道,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工業產值增速大幅下滑至17年來的最低點。
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周二大漲逾5%,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亦表現不佳,全球指標原油價格下跌2.96美元(下跌4.8%),至每桶60美元以下,報58.34美元。
此前有消息稱,美國將部分中國出口商品的關稅推遲至12月,這一消息令石油市場大幅上漲。
8月15日周四,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 exchange)布倫特10月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58.15美元,8月8日徘徊在每桶57.75美元。
美國和中國之間正在進行的貿易戰不僅繼續影響直接卷入爭端的兩個國家的經濟表現,而且還影響到許多其他國家。由于持續不斷的貿易爭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等進一步遠離爭端的國家第二季度經濟出現萎縮。
德國嚴重依賴向中國和美國出口大量商品的出口商,而汽車行業是受貿易戰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全球汽車銷售疲軟對德國汽車制造商造成了沖擊,而這一點,加上破壞性的英國退歐帶來的壓力,正在拖累德國經濟。
墨西哥、印度尼西亞、臺灣和韓國等與美國和中國有更直接聯系的國家也受到了影響。
特別是在基礎石油市場,由于貿易爭端和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加征關稅,中國需求疲軟,韓國基礎石油生產商受到了沖擊,并通過啟動國內一些基礎油料廠。
市場消息人士稱,過去幾個月,韓國原料藥集團(API Group II)和原料藥集團(API Group III)對中國的基礎油出口下降,而且很可能繼續下降,盡管中國的經濟放緩可能是暫時的,隨著貿易爭端的解決,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
不過,新煉油廠增加的本地基礎石油供應,使中國對進口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消息人士指出,新產品的售價非常誘人,這使得進口產品很難與之競爭。
另一個影響韓國對中國和印度出口的因素是,來自中東的基礎庫存出口增加。特別是印度,由于物流更便利,對高性能基礎油的需求日益增長,它一直是中東產品的目標。
雖然過去幾年大多數區域都對第一類工廠進行了合理化改造,但有些第二類工廠現在也面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即繼續全速經營這些工廠在經濟上可能是不可行的。一位業內人士評論稱:“預測一些實力較弱的第二集團煉油廠在未來幾年將面臨關閉,并不過分。”
印度的市場活動和物流也受到惡劣天氣狀況的一定影響,亞洲幾個國家遭遇了兩場致命風暴。據CNN.com報道,印度季風性強降雨引發了毀滅性的山體滑坡和洪水,而在中國,臺風Lekima帶來的暴雨也摧毀了沿海地區。
亞洲的現貨貿易被描述為缺乏活力,由于多數品種供應充足、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以及原料價值較低,價格面臨下行壓力。雖然尚未收到關于已達成交易的報告,但以下所述范圍已作了理論上的調整,以反映目前的情況、討論和價格趨勢。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