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山東煉油企業難以耗盡原油進口配額,未使用的配額可能導致配額減少。
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影響獨立煉油企業的關鍵
山東的獨立煉油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推動了中國和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但隨著中國整個煉油行業的發展,他們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目前,山東煉油企業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中國經濟放緩、燃料市場停滯不前、全球煉油企業面臨的輕-重差異以及國際海事組織2020年(希望是積極的)對煉油利潤率的影響。
然而,山東煉油企業最關心的是進口配額問題--未使用的配額會影響未來的配額分配,因為無論市場狀況如何,進口配額都必須全部用完。
這種“先精煉,后思考”的做法變得危險,因為今年早些時候精煉利潤率暴跌,山東的獨立企業被迫在削減運轉率或累積虧損之間做出選擇。
同時,恒力、浙石化和盛虹石化樞紐的出現也為獨立煉油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這些大型石化聯合企業具有規模經濟,在艱難的市場中,它們在耗盡原油配額分配方面的處境要好得多。因此,山東的小型獨立煉油企業現在正在與石化中心競爭,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獨立煉油企業有可能失去原油進口渠道。
普氏調研的消息稱,獨立煉油企業押注的是未經授權但普遍存在的未使用配額的轉售、存儲緩沖和其他機制能夠繼續,以保持較高的利用率,但失去配額的風險仍然很高。
山東獨立煉油企業原油進口配額變化圖
為什么原油配額很重要?
原油進口在扭轉山東獨立煉油行業的局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四大國有石油巨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集團——建造的煉油廠總是可以獲得原油進口,其他人都需要申請配額。
2015年,山東獨立煉油廠首次獲得原油進口配額時,改變了當時的局面。在此之前,獨立煉油企業利潤率低,產能低,作為原料使用的是國內原油、從國家石油公司轉售的原油或廢棄燃料油。
盡管2016年國有煉油廠放緩了進口,但在配額的幫助下,山東的獨立煉油廠幫助推動了中國原油年進口量增長13%。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增長的80%和煉油能力的30%都來自于這些獨立煉油企業。
2016年,NDRC(國家發改委)授予19家煉油廠148萬桶/日的原油進口配額。截至目前,中國有45家煉油廠有配額,其中34家在山東。
2019年1-10月,所有非國有煉油企業共獲得319萬桶/日原油進口配額,超過2018年全年281萬桶/日。
失去原油進口渠道將使山東煉油廠的產品產量大打折扣,并引發停產。
山東系列的焦點:新的石化煉化集團威脅著中國舊有的煉油集團,中國煉油產能過剩將抑制石油產品市場。
山東煉油企業過去采取倒賣原油和未使用的原油配額的方式,以保持充分利用,但受利潤率暴跌影響,這種策略在今年早些時候時也受到了打擊。
盡管轉售是非法的,但它們滿足了沒有配額的獨立人士的需求。山東的總配額上限約為1.06億公噸,即212萬桶/日,包括中國化工的工廠,而該省的煉油總產能約為346萬桶/日。
2017年,在石油市場健康的情況下,轉售配額的溢價高達220元/公噸(4.18美元/桶),甚至超過了煉油利潤率。這意味著轉售比加工原油更有利可圖。
今年4-6月,由于供應過剩,亞洲煉油利潤率下降。國際能源機構(IEA)貿易數據顯示,以迪拜原油為基礎的利潤已降至負的1.57美元/桶,而以TAPIS為基礎的利潤率則處于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負利潤率波及山東煉油企業。到了6月份,因為大量進口原油的獨立投資者急于拋售庫存,轉售配額的溢價跌至谷底。據調查,至少有一家大型獨立煉油廠關閉了350萬噸/年的CDU(常壓蒸餾裝置),今年只運行了230萬噸/年的瀝青裝置。同時據消息人士稱,即使沒有配額的獨立煉油廠也暫停了采購。
中國的政策關系
從長期來看,配額需要從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待。2015年,山東的改革得到了市場和國有企業的支持,在國有企業戰略的演變和向高價值產品的轉移中發揮了作用。
改革仍在進行,NDRC(國家發改委)已重組了國家石油業務,成立了一家新的國家石油管道公司。
供應方面的改革包括鼓勵私人參與,例如新的石化大型煉油廠。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國家石油公司推動了一些政策,如打擊稅收漏洞等,以限制小型獨立煉油企業,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它們如何利用配額來控制競爭,并使產能過剩合理化。
山東的獨立煉油企業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為他們為地方經濟做出了貢獻,比如山東最大的煉油中心東營。
這種政策、經濟和商業的聯系將決定山東煉油廠的未來。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