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三天的軌博會帶給我們的是意料之外的視覺和心靈沖擊。
沖擊,來自世界行業巨頭暢想未來時如孩童一般的天真和激動。西門子、西屋制動、康明斯和中國中車負責人在分享各自對于軌道交通的愿景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要通過持續的研發和創新,讓未來的人們在最快的時間實現最大的位移”。這句“工程師氣質”的“宣言”背后蘊含的是人類對速度的不懈追求,對自然極限的終極挑戰。
這一切并不是想入非非。
“未來,我們要有沒有輪子、鐵軌的軌道交通。”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如是說。
能夠實現“貼地飛行”的磁浮列車,輕得超乎想象的碳纖維地鐵車輛,只在科幻小說中見過的“真空管道運輸”。當我們還沉浸在時速350公里“復興號”高鐵給旅程帶來的爽快時,科學家已經絞盡腦汁在不遠的將來讓我們坐上時速上千公里甚至更快的“超級列車”。“旅行順暢,仿佛駛在空中”,比飛機還快,甚至超音速的跨界軌道交通系統已在醞釀。
沖擊,來自中國企業在會場侃侃而談“閑庭信步”的實力和底氣。
中國軌道交通產業起步是從“學生”做起的。20年前,中國還沒有多少人知道“高鐵”這個“新鮮物種”的存在。但現在,中國擁有了全世界最大的高鐵基礎設施網絡,已開通運營高速鐵路近3萬公里,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
中國高鐵的安全穩定和適用性強是兩張響當當的“王牌”。在高速行駛的高鐵列車窗臺、小桌板上,從礦泉水瓶倒立,到硬幣和簽字筆“疊羅漢”……花樣不斷翻新的這類“測穩”視頻在網上熱傳,不斷讓世人嘖嘖稱奇。中國的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和集成了大量應對極端環境的技術,高原鐵路、高寒鐵路、荒漠鐵路等一系列“建設禁區”都被一一攻破。
在博覽會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中國中車、中國通號、中國鐵建重工等企業,時不時就會接收到來自世界其他大企業尋求合作的意向,還與來自歐洲、北美、日韓、非洲、亞洲等20個國家的35個高規格代表團形成系列合作成果。
沖擊,來自現場智能綠色產品體現的大膽創新和尊重自然。
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業的“想象力”無限延伸。
“自動喚醒、自動運行、自動故障診斷及自動清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叫阿全,大名——全自動駕駛地鐵車輛,我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列車自動控制。”軌博會舉行的前一天,上海地鐵18號線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車株機公司下線,被稱為“全球最聰明的地鐵”的列車“阿全”讓觀眾直呼“不可思議”。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環境友好、綠色節能已經成為軌道交通行業最重要的議題。這背后不僅體現了節約資源的“經濟思維”,更有業界看待自然和環境的“理念之變”,那就是,軌道交通不是人類征服和改造世界的手段,而是促進地球更和諧、完整、美好的方式。
如何實現綠色環保?不少企業已有創新性的探索。
中車株機的軌道交通產品已經全部實現零排放,為機車的綠色發展指引了方向。
已在長沙運營3年多的磁浮快線,具有低噪音、零排放、低輻射等特點,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軌道交通的有效解決方案。
美國康明斯公司副總裁曹思德預測,電氣化的新能源解決方案和儲能技術,包括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的應用,都是鐵路的發展方向;即使是柴油機技術,也將更清潔、更高效。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每一次交通運輸方式的變革,都會帶來人類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深刻改變。如今,軌道交通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讓“片刻即達”不再是“想象的未來”,中國企業亟須抓住機會。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