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潤滑油這個話題,讓我聯想到了奔富。
基本上每次出差或是到異地與朋友小聚,人肉帶酒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雖然很麻煩,但參加飯局,臨時找酒確實很不方便,而假奔富在全國的泛濫,讓我們身處不熟悉的城市,看著商超里千篇一律的高仿貨也著實頭疼。
“我們周圍全是水,卻沒有一滴可以喝。”
當假貨占據了國內奔富市場約90%的份額,甚至在部分低線城市,用“滿城盡帶假奔富”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這像極了柯勒律治曾描述過受困于大海、卻沒水能喝的尷尬境遇,因為在假貨猖獗的地區,商超渠雖然道遍布奔富,卻基本上沒一瓶是正品。
機油造假調查揭底:七成高仿?你看到的殼牌、美孚、嘉實多們
兩個行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假貨現象的內在邏輯卻非常相似。如果我們向潤滑油造假生態縱向切一刀,會發現,參與者既有最上游的廠商,也有處于中間層的經銷商和代理,甚至連小B端的修理廠和零售也加入其中,成為整個灰色產業鏈的其中一環。
那么,頭部品牌潤滑油造假為何如此嚴重?
假潤滑油究竟有多猖獗?
在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前夕,廣西來賓警方向媒體對外公布,來賓和廣東警方共同配合,偵破了公安部督辦的“10.17”假冒品牌車用潤滑油案,總共移送起訴涉案人員25名,涉案金額高達2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是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在打擊假冒品牌車用潤滑油領域,取得戰果最大的一起案件。被查扣的假冒機油涵蓋了美孚、嘉實多、殼牌以及長城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經銷商網絡更是涉及兩廣地區(廣西、廣東)以及長三角的這將和上海,以及北部的內蒙古、山東、遼寧等地。
但是,這也只是魚目混珠的冰山一角。
潤滑油的灰色產業鏈,在我國泛濫已久。
大部分接受采訪的潤滑油從業者告訴《汽車公社》,“美嘉殼”這樣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在全國的假貨占比已經高達70%左右,一線城市造假占比會稍微低一些,低線城市的比例可能超過80%。一位在廣東省長期從事潤滑油經銷批發的從業者則透露,廣州市場至少有一半左右的“美嘉殼”潤滑油都是假貨。
馬克思《資本論》里的一句話被世人熟悉: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一旦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而如果利潤高達100%,資本就敢冒被絞首的危險,300%的利潤則能讓人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
或許,這就是潤滑油產業最真實的寫照。
但是如前文所說,潤滑油造假的底層邏輯,和奔富等其它品類的濫竽充數還不一樣。較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學里,造假潤滑油或將在部分區域市場上演“檸檬市場”的惡性循環,也就是說,按常理出牌的參與者將逐漸被邊緣化,正規途徑的商業邏輯被打破,最終劣幣驅逐良幣。
市場留下的,極有可能充滿劣質和雞肋。
大體上,國內假潤滑油能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廢品油回收,部分修理廠或潤滑油經銷商,乃至一些游走在監管邊緣的小作坊,將回收后的廢油進行提煉,再將提煉后的潤滑油進行二次包裝和銷售。
第二類,是以次充好,高仿“美嘉殼”等品牌,但瓶子里的潤滑油卻是普通油料,只是被華麗的大牌包裝“升級”了。
近幾年,潤滑油領域的技術門檻和造假門檻已越來越低,制造劣質機油的成本或許只需幾十元,但經過特殊手段予以包裝,在市面上能輕松賣到幾百元。一位在杭州從事美孚潤滑油經銷的老板告訴《汽車公社》,造假的美孚潤滑油利潤能高達200%,這是正品利潤無法比擬的。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及一下整個行業的小趨勢:潤滑油產品的通用化、同質化一在近年逐漸取代了賣點化化,這些因素,都在潛移默化中加速了整個市場的惡性競爭。
經銷商仍為重災區
有人說,現階段的汽車后市場就像一襲華麗的袍子,即使資本蜂擁而至,最艱難的2020年依舊有三頭六臂、開思汽配等拿到新的融資,但上面依舊爬滿了虱子。當假貨和惡性競爭成了常態,潤滑油市場又成了這襲袍子上最容易藏污納垢的一個角落。
為什么會這樣?
先說說經銷商。
因為利益驅使,非知名品牌的小經銷商偽造暢銷產品已是常態。可實際上,有另一個在業內心照不宣的事實,部分“美嘉殼”的經銷商也知假造假,一手賣著廠商提供的真品,一手做著假潤滑油的生意。
根源之一,是“美嘉殼”的經銷毛利非常低。
甚至有些年銷售額達到上億元的經銷商,老老實實賣正品,在部分年份都會有虧損。一位在華南地區從事跨國品牌潤滑油總代的業內人士告訴《汽車公社》,部分一線知名品牌,如果給到代理商批發,利潤也只在6%-10%,如果賣給小B端的維修企業,利潤勉強能到20%-30%,如若直接供給個體,利潤約為30-40%。
“對于大部分經銷商來說,包括批發和零售,每個月300-350萬的銷售額是盈虧平衡點,但從當下的大環境看,很多老板即使達到這樣的銷售額,依舊賺不到錢。”
迫于利潤壓力,部分從事正品油生意的老板會選擇鋌而走險,銷售一些偽造、或非行貨的產品。
“當然,也有部分獲得正品授權的經銷商,拿正品授權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地銷售利潤更高的造假潤滑油。”一位上海本地的經銷商告訴《汽車公社》,很多業內人士深諳造假才能賺取更多利潤,正品授權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更好收獲暴利的一個幌子。
在很多經銷商看來,原材料漲價的壓力被廠商無形中轉嫁給了經銷商,這也是倒逼經銷商出售造假“美嘉殼”的一個原因。
“這幾年,大部分廠商陸續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調價潮,但終端對零售價卻始終敏感。我們經銷商扛著銷售目標、經營成本、資金周轉等壓力,無疑是雪上加霜。”兩年前,和一位殼牌潤滑油的西南代理聊天,他曾如此無奈地表示。
本質上,是市場資源不匹配的問題。
經銷商們擔心的,是逐漸被邊緣化。
一方面,是被廠商邊緣化。
“幾乎所有的話語權,都在廠商那里。殼牌這樣的強勢品牌,漲價絕不會與經銷商們商量,我們的年度采購任務也越來越重。而隨著廠商近幾年力推的渠道下沉、以及興建新零售等平臺,銷售的戰艦已經被廠商直接開往終端和縣級市場,很多經銷商意識到,未來被邊緣化的風險會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是擔心被市場邊緣化。
銷售高仿產品的玩家在利潤上有足夠的優勢,日積月累,資金鏈更容易良性循環,流動性資產也更雄厚。這樣,僅依賴銷售正品的經銷商反而不容易賺到錢,長久以往,就會出現前文提到的“檸檬市場”怪現象,劣幣驅逐良幣。
全產業鏈的一場“合謀”
廠商通過漲價向經銷商施壓,間接影響了經銷商知假售假的畸形理念,而廠商也會通過源頭的竄貨,直接成為高仿潤滑油灰色產業鏈的一環。
沒錯,鏈條上游的廠商,有時候也是幫兇
據悉,廠商可能會提供一些所謂價格偏低的“行貨”,但經銷商自身卻無法識別真假。加之對經銷商司空見慣的空頭支票、附加的苛刻條款,部分廠商也間接扮演了惡性競爭幫兇的角色,這點往往容易被外界忽視。
實際上,國際大牌潤滑油在華的商品化進程已進入成熟期,和導入期相比,已不能繼續靠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賺取巨額差價。亟需推廣的新產品也越來越少,經銷商也很難拿到相關的政策支持。
在石油巨頭內部,車用潤滑油的銷售收入在集團業務板塊里并不是最重要,只是消化尾料基礎油的一個渠道。在“市場占有率”高于“利潤目標”的前提下,美嘉殼們紛紛力推渠道扁平化戰略,導致經銷商利潤空間越來越薄。
因此,假潤滑油產業鏈相關的行業參與者,不只有經銷商等單維度的群體,上游的廠商、甚至終端修理廠和消費者都有參與。本質上,這是全產業鏈條的一場“合謀”。
值得一提的是,在OEM、OES、AM三大通道里,隨著AM市場潛力的逐漸釋放,這一板塊在未來的博弈中將越來越重要。而那些密密麻麻的汽修、養護裝飾終端門店,既是潤滑油消耗集中的領域,也是惡性競爭、假貨泛濫的重災區。
“有三分之一的車主,特別是老客戶,屬于甩手掌柜。換機油在他們看來是非常小的事情,即使對方點名需要美嘉殼,但只要過去在店里消費的機油使用后發動機等一切正常,他們就會放心給我們做。”
一位門店老板曾告訴《汽車公社》記者,洗車、換油等已成為消費頻率最高的項目,圍繞他們的營銷促銷,也是提高客戶粘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那些“消費XX金額潤滑油,贈送價值XX保養服務”的噱頭,采用的也常是以次充好的潤滑油。
承壓的,不止造假的煩惱
“潤滑油行業的拐點,2018年就出現了。”
一位長期觀察國內汽車后市場的行業顧問告訴《汽車公社》,這兩年,潤滑油行業已經從高歌猛進的增量市場逐漸轉為存量市場,昔日野蠻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無論是乘用車潤滑油的消耗體量還是商用車的消耗量,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
整體消費量下滑,潤滑油玩家們直接承壓。
體量微增,渠道卻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
“經銷商們要面對的,還有電商平臺、連鎖店、前置倉以及互聯網巨頭的競爭,大家都在搶奪這塊有限的蛋糕。特別是2019年以后,阿里、騰訊等巨鱷都在搶奪后市場的優質資源,4S店體系和保險公司也不示弱,這讓潤滑油經銷商很焦慮。”
囿于生存壓力,部分經銷商選擇病急亂投醫。“沒辦法,要么降本增效,要么順勢轉型,但是對于很多習慣了傳統潤滑油商業邏輯的老板,他們往往很難邁出改變的第一步。更何況,轉型和內部變革,都是有風險的。”
很多人寧愿選擇銷售高仿的知名品牌,回籠資金,也不愿意花時間學習所謂的產業賦能。正因為此,因為生意越來越難做,部分銷售正品美嘉殼的老板不得不放低行業底線,開始把業務重心轉向利潤更高的造假潤滑油。
當然,互聯網巨頭入局,4S體系面臨變革,知名連鎖和保險公司蠢蠢欲動,這是轉型的關鍵階段,亦是洗牌的最好時機。一位潤滑油經銷商告訴《汽車公社》,隨著行業新融合、新整合的循序漸進,潤滑油行業的商業邏輯或將得到新的重塑,“造假現象能否緩解,或許,就要看這些大佬們在未來如何影響整個行業了。”
但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造假現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依舊很難緩解。
老A(化名)現在經營著西南地區的一家汽修連鎖門店,在轉型加盟連鎖之前,他是當地一家夫妻老婆店的老板。在電話采訪中,他告訴《汽車公社》,之前的門店雖小,但服務的都是老客戶,十幾年來也足夠養活一家人,還有兩個學徒工。
“但我所在的小城,潤滑油經銷商會給規模不同的小B客戶不同的價格,近幾年因為大環境競爭激烈,那些有規模優勢的大門店開始用低價活動惡意搶客戶,不到兩年的時間,我的小店就快被拖垮了。”
現在,老A加盟的連鎖有著官方合作的潤滑油品牌,但經歷過之前的艱難轉型和虧損低谷,他對潤滑油領域的造假和惡性競爭更加敏感了。在接受采訪的最后,他如是告訴《汽車公社》:
——你說得對,這是一場無形的合謀。
——很多人深受其害,但暫時無計可施。
關于未來該如何改善泛濫的假機油生態,包括老A在內的大部分受訪者,都感覺莫衷一是。就像每次和身邊的酒商朋友聊天,大家討論起國內假奔富現象的猖獗,幾杯酒下肚,依舊認為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更為諷刺的是,依舊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成為奔富品牌的“擁躉”,哪怕他們自己也深知,自己酒桌上的Bin 407、389和RWT們,是赤裸裸的高仿。只是,假油潤車,假酒潤喉,終究鬻者敗德,沽者傷身。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