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該媒體兩位記者在今年9月下旬通過應聘進入兩家知名汽車品牌的4S店臥底暗訪。
圖片來自網絡
發現在上汽大眾北京恒星天誠4S店,一名員工抄起鐵錘,將一輛送修汽車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壞才停下,拍照后才示意維修技師拆解定損。車間一名維修技師說,“每個車都砸,要不然你哪掙錢去啊。”這些都會以撞車受損來定損,“反正保險公司會給錢”。
圖片來自網絡
在東風日產晟通專營店,服務顧問在向客戶推銷的時候,往往會讓車主購買超出實際用量的機油,每次保養完畢,都會剩余一到兩升,對于剩余的機油技師通常不會主動告知客戶,而是會偷偷地將剩余的機油收集起來。在數天的暗訪中,記者發現不僅僅是變速箱油,從62元一瓶的剎車油到120元一桶的防凍液,技師都會整瓶整瓶地截留下來。據一名員工介紹,這些被截留下來的油液產品,在下班之后都會被4S店統一回收。(10月19日新京報)
1.驚人內幕不新鮮
媒體端用“驚人內幕”來描述,其實4S店維修陷阱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開秘密。以上兩個行為并非個例,甚至可能是很多店在高頻發生的事情。
砸壞好零件定損再修,涉嫌故意損壞公私財物,同時涉嫌騙保;截留油液回收再賣,涉嫌欺詐甚至偷竊。4S店的做法,已然涉嫌違法。
但在違法面前,客戶信息不對稱是一個橫亙在面前更大的問題。
4S店在專業性方面比較強,車主對維修判定和結果驗證上都做不到信息對稱。因此此類案件猖獗的原因是“車主往往不知道自身權益受到了侵害”。
有了信息不對稱才有了利益尋租空間,等于在修車這件事情上,4S店即是裁判又是運動員。
2.求解車主心理:4S店坑,獨立售后更不放心啊!
問題是,現在在修車這塊并沒有充分競爭起來。畸形的中國新車增長讓高裝修、高運營成本的中國特色的4S店模式不可復制。也就是不要指望4S店會飽和到相互競爭到不用“地溝油”。
另一方面,成熟市場下本該占大體量的獨立售后市場,在目前的中國更不可信。
所以,我在接觸投資人或者車主時,我發現大部分車主雖然不信任4S店,明知道會價格高、小病大修等現象。依然會選擇去4S店。但不少人往往認為“坑爹”的是路邊小維修點,4S店實力雄厚、管理規范,相對而言值得信賴。因此,即使要多花幾倍的錢,也愿意選擇去4S店進行維修,圖一個省心、放心。
不可否認,車主在獨立售后遇到的問題要比4S店更為復雜。尤其在具有主機廠技術壟斷下,很多最終不好解決的問題還是回到了4S店去解決。
換句話說,4S店“坑人”的手段在修理廠大概率也會碰上,如果碰不上,可能大多也因為沒有機會修這輛車的原因更多一些。單純靠人性本善去解決這個行業普遍問題可能本身就是個問題。
獨立汽車后市場并不是那個從出生就帶著趨善基因來到這個世上,更何況獨立售后除了面對店面經營的萬國車之外,沒有廠家背書、沒有專項技術沉淀、反而是要面對“萬國車”,復雜的供應鏈、也許是最難纏的一批車主(至少是價格敏感的)。
3.4S店坑人問題如何解決?
靠消費者增加專業知識儲備?指望全國車主進行一波養車知識升級,其難度不亞于一次全民掃盲。我們看到過多少玻璃水加到防凍液箱,轉向燈打成雨刮的案例。
指望4S店誠信守法地經營?那更不可能,人家生來就是為了制造各種不對稱性盈利和支撐那么大的費用支出的。讓他們拿著權利不賺錢,這種人性挑戰不亞于在知名三甲醫院里找個拒絕白條子和紅包的主治醫生。
對發現此類問題的4S店嚴格處罰?也許能起到一定震懾作用,但是往往是車主本身不知道被坑,找到真正坑人的證據這件事本身成本就高很多。
也許這個問題本身就無解。
或者說在一個壟斷市場里解決非壟斷問題本身就無解。最好的辦法還是要打破壟斷,讓市場充分競爭起來。好比餐飲,打敗地溝油的絕對不是搗毀地溝油生產,而是足夠的競爭讓用干凈的食用油的餐廳的產品價格比用地溝油的餐品還便宜,服務還要更好。
所以,讓市場真正的充分競爭起來,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