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Toyoda)近日在日本汽車制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對當前正在興起的“電動車革命”感到不滿。
他認為,很多企業會消亡,很多投資資金會付諸東流,這個過程中還將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豐田章男炮轟電動車
他表示純電汽車實際上會帶來更多污染,因為在一些地方,電能主要是燃燒煤炭和天然氣來供給。此外很多企業會消亡,很多投資資金會付諸東流。
他最后還預警,政府如果決議這么早就終結燃油車,我們當前的商業模式將崩塌。
除此之外,豐田章男稱:“特斯拉不僅嚴重高估了自己4000億美元的價值,而且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影響全球汽車趨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
豐田章男的觀點被外界理解未為豐田汽車在技術路上的平穩過渡爭取更多時間。
據了解,雖然豐田在電氣化汽車領域的發展很早,但其在日本和美國地區均未推出純電動車型,而是推出了氫燃料電池車型;在中國市場也僅僅是逐漸開啟油電混合汽車車型和僅有的兩款純電車型,車型推向市場的節奏還很慢。近年來,豐田汽車努力將更多與當前市場同步的純電車型快速推向市場,這就包括今年豐田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純電版豐田C-HR、奕澤、雷克薩斯UX等車型。豐田汽車也承諾過將在2025年之前銷售帶有固態電池的電動車。
日本政府2035年禁售燃油車
豐田章男炮轟電動車的背景是近日本政府作出了將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計劃。另外,12月8日,日本東京政府官員在例行會議上宣布,計劃到2030年,在東京銷售的乘用車新車中汽油車數量降至零。
豐田章男認為,當下電動汽車其實是被過度炒作了,倡導者并沒有考慮到發電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及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成本。
豐田章男解釋稱,例如在日本地區,如果所有汽車都將由電動驅動,那么到了夏天將可能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同時,還要面對不斷為電動車全面轉型的基礎設施投入約14萬億元至37萬億日元(8821億至2.33萬億人民幣)。
據了解,日本國的電能主要是燃燒煤炭和天然氣所供給的,當產生越多的電動車,其所需的電能也將越大,從而使得二氧化碳排放就更加嚴重。而且政府若要強制禁止燃油車,也將讓更多普通消費者付出更高的成本。
豐田章男還提到,如果政府強行要禁止燃油車型時,又是否考慮過日本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將會崩潰,甚至導致數百萬人失業。
特斯拉股價一年漲7倍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美股在周五大漲約6%,埃隆·馬斯克(ElonMusk)因股票大漲,旗下凈資產增加了近90億美元。
在今年埃隆·馬斯克因為股票大漲財富已經增加了1397億美元,目前埃隆·馬斯克的身家竟達到驚人的1673億美元。按照這樣的勢頭,埃隆·馬斯克有望超過杰夫·貝索斯(JeffBezos)成為世界首富(杰夫·貝索斯(JeffBezos)是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Amazon)的創始人,杰夫·貝索斯凈資產為1873億美元)。
如今,特斯拉市值已經飆升至6500億美元,相當于豐田、通用、大眾等九大車企的總合,但銷量仍不到全球的1%。
對于特斯拉汽車的市值飆升,上個月豐田章男也罕見地表達了看法。抨擊其競爭對手特斯拉稱,盡管特斯拉的市值的確相當高,“但它并沒有做出真正的東西”。
豐田章男利用“經營餐廳”作比,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豐田和特斯拉的區別。他指出,特斯拉的業務是一家仍在推廣新穎菜譜的餐廳,而豐田則更像是一家已經擁有大量客戶的餐廳。
“特斯拉認為,他們的食譜將成為未來的標準,但豐田擁有的是真正的廚房和真正的廚師。他們并沒有制作出真實的東西,人們只是在購買食譜。我們有廚房和廚師,我們可以做出真正的食物”他補充說。
豐田章男承認,特斯拉目前的估值的確超過了日本七家汽車制造商估值的總和,但他強調稱,豐田目前生產和銷售的汽車數量和種類都比特斯拉多得多。具體而言,特斯拉去年售出了約367500輛汽車,僅占豐田1074萬輛汽車產量的3.4%;豐田的年銷量平均為1000萬輛,而特斯拉今年僅計劃生產50萬輛電動汽車。
“在股價方面,我們正在遭受損失,但是在產品方面,我們擁有可供客戶選擇的完整菜單。”他補充道。其中,他所說的“完整菜單”應是指該公司的內燃機、純電池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等核心業務,而特斯拉則是專注于純電動車。
全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除了日本,不少發達國家的政府機構都在試圖提前限制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大力推動電氣化交通的發展速度。英國也計劃提前在2030年禁燃。近日,英國首相公開宣布,計劃將原定的燃油車禁售令提前10年,從2030年開始實施。
與此同時,法國、以色列、西班牙等國家紛紛宣布計劃在2030年至2040年之間逐漸淘汰燃油車。
今年10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這個被業界視為具有正本清源意義的“新能源汽車2.0版本”指出,到2035年,混合動力汽車在傳統能源乘用車銷量中的占比要達到100%,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總銷量中的比例要占到一半。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