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預計,在參考情境下,全球化石燃料需求將在2027年達峰,而天然氣份額則將繼續增加,并于21世紀30年代末達到峰值;碳排放于2023年達到峰值,在2050年之前穩步下降約25%;電動汽車可能在未來5年內成為世界許多地區最經濟的選擇。
麥肯錫咨詢公司:
全球化石能源需求提前至2027年達峰
新冠肺炎疫情對能源需求的長期影響不大。2020年整個能源領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在參考情境下,電力和石油需求要1~4年才能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鑒于許多經濟復蘇計劃的規模很大,未來幾十年,刺激措施將在塑造能源體系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從長期來看,能源系統繼續發生根本性轉變,在參考情境下,化石燃料的需求將于2027年達峰,隨著電氣化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作用迅速增加。隨著脫碳和氣候變化在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商界投資者的議程上越來越重要,以及氣候變化的后果逐漸顯現并促使各國采取更多行動,轉型在未來幾年將會加速。
電力勝出,氫能將改變能源格局。隨著電氣化的推進,2050年,電力在最終能源消耗中的份額將從19%增至30%。203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在多數地區將超越化石能源,并主導電力市場。到2036年,全球一半的電力供應來自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
隨著綠氫在21世紀30年代變得具有成本競爭力,從2035年到2050年,電解的“間接”電力需求將占電力需求增長的40%,主要來自工業和運輸領域。為了實現這種向間歇性資源的轉移,需要傳統容量和新的、靈活的容量,以確保系統安全。儲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天然氣峰值仍然與可再生能源長期低輸出有關。
化石燃料需求的峰值將早于預期出現。化工和航空以及新興經濟體推動了石油需求的持續增長,到2050年之前,化石燃料在能源系統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石油需求增長在2020~2029將放緩,并在本世紀20年代末達到峰值,這是由于道路運輸下降和疫情的影響。盡管石油供應大幅下降,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仍需要新的石油供應。
天然氣需求將持續增長,直到21世紀30年代末。在峰值之后,天然氣需求的下降是由電力部門推動的,因為天然氣的角色從基本負荷供應商轉變為靈活供應商。
煤炭產量繼續下降。天然氣和電力行業,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是更經濟的選擇。到2035年,重工業,尤其是鋼鐵和水泥將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聯盟經濟增長的推動下實現凈增長。
盡管對這3種化石燃料的需求長期下降,但在參考情境中,每一種都繼續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脫碳政策,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能源需求將來自化石燃料。在加速轉型的情況下,2050年的煤炭和石油需求都將比參考情況下降22%(與2019年相比分別下降52%和27%)。
轉型速度太慢,無法達到1.5攝氏度的目標。盡管快速變化在參考的情況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下降只有25%左右,到2050年,這意味著全球氣溫將升高3.5攝氏度。要實現1.5攝氏度的目標,需要有更大的雄心,并在全球范圍內加快實施。
在參考情境下,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的路徑相距甚遠。此外,至2030年全球碳排放在參考情境下保持不變,到2050年或將下降25%。相比之下,在2050年達到零排放才能達到1.5攝氏度的目標。即將到來的10年尤為關鍵,要求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減少50%以上。這就要求全球在推動經濟發展的方式上進行重大而迅速的變革。
盡管脫碳的勢頭增強了,許多政府仍然需要將雄心勃勃的目標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此外,參考情境可以被解釋為需要更多雄心勃勃的計劃和政策來接近1.5攝氏度的路徑。
未來15年,投資流動將保持穩定。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投資混合發展為代價的傳統發電,但化石燃料維持一個大份額。能源轉型面臨著幾個轉折點,跟蹤路標將幫助企業領導人評估未來幾年變革的方向和速度。在從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復蘇后,能源系統投資朝著2035年穩步增長。盡管一些基本變化底層驅動程序,如可再生能源和峰值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長,能源投資組合仍然非常穩定,隨著成交量的變化進一步下跌所抵消可再生能源和越來越昂貴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
在參考情境下,到2035年,石油和天然氣仍將占能源投資的50%;發電資產投資幾乎持平,裝機容量強勁增長的同時,可再生技術的資本支出大幅下降。到2030年,與2020年的低點相比,石油和天然氣投資每年平均增長3%,盡管需求增長因成本越來越高而放緩。
鑒于政府、投資者和客戶對能源轉型的日益關注,所有能源部門的盈利能力在不同的國家和周期內繼續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鑒于這些重大轉變,商業領袖和投資者面臨著重要的戰略問題。為了順利完成轉型,他們必須識別并跟蹤指示變化方向和速度的關鍵路標。
選編自麥肯錫咨詢公司2020年1月發布的報告GlobalEnergyPerspective2021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認為,汽車和能源雙向融合成為大趨勢。新能源汽車既是一個電力的消費體,同時又可能成為電力的儲存體。要加強新能源汽車和電網的V2G(車輛到電網)的雙向互動,而促進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資源的高效協同,要特別重視“光儲充放”。從能源角度看,要實現碳中和、碳達峰,需要更多地發展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光伏以及生物質能。但作為新能源的載體,電力和氫氣具有來源多樣化、驅動高效率、運行零排放和互相可轉化的特征。同時,氫能和電力是能夠互相轉化的,也就是說波谷儲電、波峰供電,燃料電池蓄能發電系統和抽水蓄能發電可以互補,特別是在供電高峰區建立蓄能發展、發電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認為,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形態正在發生變化、企業商業模式面臨調整、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將成為必然,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制度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廣闊、技術優勢不斷夯實,但同時也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芯片問題。我們在關注信息通信設備和手機芯片的同時,也應關注車用芯片,包括通用的芯片和車規級的專用芯片,在部署時必須要統籌兼顧。二是操作系統問題。操作系統將來會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必須早做準備,打造出一個自主可控的開源開放的汽車操作系統勢在必行。三是安全問題。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安全性問題,我們應早做謀劃。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指出,應該從五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從供需兩端發力,貫通技術攻關、平臺支撐、示范應用三個環節,全面提升產業鏈競爭力。二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車用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產業應用。三是加大推廣應用力度,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鼓勵換電模式等創新發展。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研究制定汽車產業實施技術路線圖,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開放代工生產,也要用好市場規則,推動提升產業集中度。同時要堅決遏制盲目投資現象,避免低效重復建設。五是深化高水平開放合作。全球汽車供應鏈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攸關的格局,要加強與各國和各方的開放合作,加快標準國際化,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形成開放性的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指出,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戰略作用,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碳減排的重要舉措,要堅持電動化方向不動搖,積極發展充換電結合、電池配置靈活、續駛里程長短兼顧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努力增強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適度超前布局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增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的便利度,提高動力電池的安全性,有序發展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加強產業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提升發展質量。此外,也要協同推進智能化、大力推進品牌化、協同推進國際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孫逢春建議,先行試點建立新能源汽車碳交易技術體系,然后推廣到交通領域。新能源汽車碳排放與碳交易機制與體系主要包括碳稅、碳獎勵、碳抵銷、碳排放交易與積分交易等4項內容。目前,道路交通行業納入碳交易市場所存在的困難主要是還沒有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價格體系,市場缺乏詳細的規章制度與法律監管,碳交易市場和價格波動較大,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國道路交通行業發展現狀的碳交易體系是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新能源汽車從實施產品補貼過渡到碳交易與碳獎勵,是支持和促進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健康和快速發展的必要政策。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指出,我國應努力實現運輸工具低碳化。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是促進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戰略選擇,對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碳排放和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在交通運輸領域,特別是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配送,在港口、郵政快遞以及機場內部相關裝備方面,交通運輸部將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持續強化運營安全保障,督促指導各運營企業加強新能源汽車運營監測和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持續支持完善充電設施布局,推動加快新能源公交車的充電設施建設,引導在城市群等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有效滿足車輛充電需求。
選編自1月16~17日召開的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云論壇上的專家發言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