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油價能夠從極低的價位持續推漲,其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美國貨幣的大規模量化寬松造成油價泡沫吹大;其二是OPEC+大幅度的減產造成了當期供需“緊平衡”。
正是由于OPEC+的大幅減產,在消費沒有全面恢復的情景下,石油市場非但沒有出現供應過剩,反而持續形成了長達10個月以上(每日,下同)200-300萬桶的供應缺口。這不但是疫情剛爆發之初未曾料到的事情,歷時20多年以來也從未有過這么長時期的供應缺口。
當然,OPEC+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從去年5月至今,OPEC+減產量平均為800余萬桶,正是OPEC+有這樣的減產代價才迅速地扭轉了供求失衡局面。
但是,800余萬桶的減產量畢竟占了OPEC+19個協議國基準產量的近20%,在油價逐步反彈恢復、全球庫存不斷下降的情景下,OPEC+是否還能夠長期堅持大幅度的減產?這不但關系到今后供求關系的狀態,還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油價的走勢。
首先,OPEC國家能否繼續大幅減產?主要是要看占減產額度較大的國家的態度。
其中,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的減產額度占了整個OPEC國家減產總量的80%以上。這四個國家能否抱團堅持大幅減產,決定了整個OPEC國家參與減產的態度。至今為止,以上四國之所以能堅持大幅減產不動搖,來源于這些國家為了盡快使油價恢復到財政平衡點之上的渴望。
據有關機構測算,2021年期間,以上四國的油價財政平衡點在65美元左右。這一價位即是這些國家國內政治與經濟穩定的支撐線,也是這些國家同心協力減產推價的聯合基礎。因此,作為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只要國際油價還不能穩定在65美元以上,OPEC國家的大幅減產意志就仍然堅定。
但是,需要關注的是,近期油價已接近OPEC主要國家的財政平衡點65美元,這一價位的逐步站穩正在動搖著OPEC國家大幅減產的意志。
其次,非OPEC國家能否繼續參與大幅減產,主要是看俄羅斯的態度。
同樣,俄羅斯的減產量占到非OPEC國家的70%以上。但是,俄羅斯油價的財政平衡點并沒有中東國家那么高。有關資料顯示,俄羅斯油價的財政平衡點大約在42-50美元范圍內。這意味著,隨著油價的逐步恢復,俄羅斯的減產意愿更容易動搖。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當前,國際油價已連續2個月站穩俄羅斯的油價財政平衡點50美元以上,這意味著俄羅斯的石油生產已扭轉虧損而進入了盈利區間。
不可忽視的是,俄羅斯在(2000-2005年)石油工業5年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將產量逐步提升至1140萬桶以上,力圖逐步恢復前蘇聯時代的石油工業輝煌。只是由于疫情期間石油生產虧損以及與OPEC國家共同維護減產的需要,俄羅斯放棄了疫情前石油產量已經恢復到1120萬桶的成績,其產量最低時僅有850余萬桶,近期產量也僅有900余萬桶。
由于促成OPEC+聯手大幅度減產的條件已發生了變化,今后不太長的時間內,OPEC+有限度地壓縮減產規模將是一件極有可能的事情。
從以往減產規模調整的規律看,為了不對市場造成過大影響,OPEC+對減產規模的調整多在50-100萬桶以內。如果首次縮減幅度僅在50-100萬桶之內,OPEC+減產規模仍然會保持在700萬桶左右,全球供應缺口仍可能維持在100-200萬桶范圍內,供求關系仍顯“緊平衡”。在之后的時間里,即使進一步壓縮減產規模,只要減產規模不小于500萬桶,全球供求關系仍然會處在略有缺口的相對緊缺狀態中。
首次壓縮減產規模的時間可能會出現在今年4月份期間。這時期,俄羅斯的油價財政盈虧點已在50美元以上站穩4個月左右,俄羅斯將可能率先提出縮小減產規模的要求。不過,從以往俄羅斯的減產調整節奏看,其調整幅度很有限,不會對整個OPEC+已高達800萬桶的減產規模造成太大影響。
OPEC+進一步縮小減產規模的時間將可能出現在今年下半年時期。此時間,國際油價可能持續站穩在65美元以上,這將越過OPEC主要減產參與國的油價財政盈虧線,并觸發OPEC主要減產國提量增效的欲望。
屆時,OPEC+的19個協議國將怎樣重新分配減產份額?這將是一個重要時刻。當然,只要OPEC+壓縮減產的調整節奏控制適當,OPEC+的壓縮減產政策并不會對油價造成壓抑影響。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