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油的價格漲了
添加劑的價格漲了
包裝材料的價格漲了
還有,諸如“史上最猛漲價潮來襲啦”,“油價暴漲幾十%”,“緊急通知,幾大品牌集體漲價”之類的熱詞,在各種即時通信軟件不斷地涌現和刷屏。
漲價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
漲價潮是表象
以筆者親身經歷而言,此次漲價潮還真不算是個事。
最猛的漲價潮是在2004年和2005年。相信很多潤滑油代理商對于那一年的經歷,依然記憶尤深。
2003年3月,第二次海灣戰爭爆發了。隨著戰爭的爆發,當時原油價格猶如火箭一樣不斷地往上飆升。受這場戰爭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破紀錄地首次突破50美元關口。
奇怪的是,當時潤滑油價格并未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直到2004年下半年,中國車用潤滑油的首次漲價潮才開始來臨。
筆者還記得在那一年,上一輪漲價通知書才剛剛剛發出去一周左右時間,第二輪漲價通知書又來了。而且這樣的事情前前后后總計發生了幾次,每次漲價的間隔很短。
為什么2004-2005年漲價潮會來的如此猛烈和迅速?如果大家認為是由于海灣戰爭爆發所致,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除了海灣戰爭因素之外,在這兩年尤其是2004年,還有很多突發事件在全球不斷發生。例如:
非洲主要產油國尼日利亞主要產油地的頻繁罷工
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受到恐怖襲擊
拉丁美洲的主要產油國委內瑞拉政局動蕩
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創始人被普京大帝收拾
以上這些事件的發生,導致全球政治局勢的不穩定;而全球政治局勢的不穩定,是導致原油價格出現持續波動的罪魁禍首之一。
另外,還有諸如全球主要貨幣美元的貶值,導致大量資本選擇進入石油期貨交易市場進行炒作、套利。最終促使大宗商品的交易價格持續波動上漲。因此,各路資本的涌入是漲價潮的主要推手之一。
當然,還有各種陰謀論。
諸多因素相互疊加,導致原油價格猶如火箭一樣嗖嗖往上飚。而作為原油的下游及末端產品,潤滑油的原材料、基礎油和添加劑以及包裝材料的成本上漲,也就順理成章了。
只不過,作為原油的末端原材料來說,它們的反應時間會比原油稍微延后一點。因此大家也可以看得到,在第二次海灣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在以上幾項因素相互疊加和影響下,潤滑油的價格才開始出現調整。
所以嚴格來講,多數人所看到的漲價因素,只不過是表象而已。
真實的原因隱藏在后面,潤滑油價格上調,是由于深層次及多方面的因素相互疊加在一起導致的結果。
漲價或源于資本炒作
說完2004和2005年的漲價潮,再來說現在。在筆者看來,與當年的那波漲價潮相比,這次漲價潮的理由有些牽強。
從原油價格來看,雖然目前確實處于上升通道。但在筆者看來,此次原油價格的上升,明顯缺乏后勁。除了原材料漲價之外,雖然全球政治局勢不穩定有點影響力,但明顯偏弱。
2020年,除了也門、敘利亞內戰之外,全球僅僅發生了兩場新的戰事,那就是中亞的亞阿戰爭、以及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內戰。這幾場戰爭除了阿塞拜疆之外,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油強國或主要產地。因此,對全球的原油價格并未造成影響。
即使出現美伊(伊朗)之間的紛爭,對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的影響,也并不太大。
而最關鍵的是,新冠疫情的爆發,嚴重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發展。其破壞程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根據資料顯示,新冠疫情導致2020年全球經濟整體萎縮5%,其中發達國家整體萎縮率為6%。
全球政治局勢相對穩定,而疫情影響,導致本來就疲弱不堪的全球經濟進一步衰退。所有導致原油價格上漲或瘋漲的因素都不存在,或者說影響力有限,甚至有負面影響。
種種現象表明,此次漲價潮的原因并不簡單。筆者在這里姑且大膽猜測一下:
與2004年、2005年情況一樣,資本的涌入,是導致此次漲價潮的主要因素之一。筆者在上文已經分析,原油價格的上漲原因無非就是幾點:
供不應求
貨幣貶值
地區爭端
但以上三個因素在2020年并不存在,或影響力很有限。去年全球除了防疫用品、工業民用芯片供不應求之外,還有什么產品及原材料,是供不應求的?
反而是供大于求,大到連儲存原油的油庫都滿了,結果導致大批油輪不得不長時間漂泊在海上,最終出現了少有的原油期貨交割價格呈現負數的奇葩事件。當然,這種情況只持續了一段很短的時間。
不管怎樣,就2020年整年而言,造成潤滑油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幾個主要原因均不存在,或影響甚微。
所以筆者認為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貨幣貶值,以及資本市場的波動,導致大量資本涌入大宗期貨交易市場炒作所致。
另外,各路媒體的跟風宣傳,也在某種程度上讓市場恐慌氣氛進一步加劇。在資本的加持和各路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大宗商品被當作一種投資品。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油及各種化工產品乃至包裝材料,已經失去了作為生產原材料的原有意義。
以上這些,只是筆者個人工作經驗及一些基本判斷,大家權當八卦,看看就好了。
漲價不能成為企業盈利手段
說完漲價潮,再說筆者此次所謂漲價潮之后的一些判斷和分析:
2021年,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球經濟將會反彈。但真正的復蘇,應該是在2022年。我國早于這個時間段出現復蘇。
隨著經濟復蘇,需求會愈發旺盛,潤滑油價格會往高位發展。但并不會持續攀升,以某大牌某款黃色標志性產品為例,預計經銷商采購價調整到118-120元每桶,這已經到極限了。
在此之后,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整個行業平均價格(批發價)又會出現下滑。
筆者的分析不一定全對,僅供參考。但筆者堅持自己的看法,此次漲價,更多是因為市場銷售的疲弱,以及廠家為了完成年度或季度的銷售任務。
還有就是多年來,整個潤滑油行業的低價競爭,以及供求嚴重過剩,最終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偏低。
諸多因素影響下,這次漲價或許只是一次集體自嗨表演而已。
經過多年的無序競爭,行業的價格廝殺早已經血海一片。你很難指望通過一兩次的調價,將價格穩定或拉回原有軌道上。
我理解代理商們希望通過此次漲價潮屯點貨、賺點錢,或者說壓客戶多進點貨,好完成廠家銷售任務;或清清庫存,回籠資金。但在現實面前,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這種做法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客戶不會因為你不斷刷屏和各種說辭,而選擇大批量囤貨。畢竟,靠囤貨掙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此次漲價潮,除了各路游資之外,還有那些外資品牌,尤其是頭部品牌才是真正的受惠者。通過漲價,它們的利潤又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于他們而言,漲與不漲,什么時候漲,自主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國產品牌或絕大部分自主品牌就不同了。一直以來,這類品牌一直走低價路線,或產品結構的不合理(中低端產品為主),再加上管理不善、經營模式落后,最終導致整體盈利能力較差。
因此,只要上游原材料稍微一波動,這類品牌就會出現不漲價、虧損會繼續加重的嚴峻局面。在這種局面下,漲價也不行(市場份額喪失),不漲價也不行(虧損)。
寫在文末
在2003年-2008年7月之前,筆者經歷了整整五年的原油大牛市。原油價格也從50美元一桶,漲到最高峰時期的150美元一桶。至此之后,原油價格就一路“跌跌不休”,直到2008年底的40美元一桶。
而現今的潤滑油價格與十三年前相比,雖然經歷了三次技術升級,但價格與2008年相比更低。
按理來說,也該回調了。畢竟,現在的人工、租金乃至物流費用,比當年上漲了很多倍。再不漲價,連企業的日常經營都會越來越困難。談何發展和壯大呢?
但造成現今這種困苦局面,并不是原材料、人工、租金及其它費用的上漲所造成的。更多是因為我們行業自身無序競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及需求變化所致。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改變目前的窘境,單純依靠漲價是行不通的。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