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7月成立以來,交易活動并不活躍。隨著2021年年底首個履約周期臨近,近期交易迅速回溫。11月以來,日交易量已經超過100萬噸。但與其他成熟的碳市場相比,我國目前碳價不到8美元/噸,仍處于較低水平。
近期交易量迅速增加
今年7月16日,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前期交易活躍度較高,開市當天交易量突破400萬噸,7月日均成交量達到54萬噸。但8月起交易熱度就開始下降,8月至10月日均交易量僅為25萬噸左右。
根據生態環境部頒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要求重點排放單位在2021年12月31日17時前全部完成履約。因此,近期首批納入碳市場的2225家發電企業紛紛提前履約,推動交易量迅速增加。11月月度交易量達2300萬噸,日均交易量升至100萬噸以上。根據氣候與綠色投資咨詢公司 (sincarbon)的數據顯示,11月交易量是7月至10月總量的4倍。截至12月24日,全國碳市場累計交易量超過1.5億噸,總價值超過63億元(約合9.89億美元)。
碳價仍維持較低水平
與其他成熟的碳交易市場相比,我國碳價仍處于較低水平。12月24日,我國碳價為49.54元/噸(約合7.80美元/噸),較7月16日開市時的51.23元/噸下跌了3%,較8月4日的碳價峰值58.70元/噸下跌了18%。
我國碳價遠低于歐盟水平。歐盟作為全球成熟度最高的碳市場,碳價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今年一度超過80歐元/噸(約合90.40美元/噸)。亞太其他地區碳價也比我國碳價高出3至4倍。12月24日,韓國碳價收于3.5萬韓元/噸(約合29.50美元/噸),新西蘭碳價收于68新西蘭元/噸(約合46.20美元/噸)。
未來增長空間很大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國家對于發電企業的排放管制相對寬松,很多企業都有多余的排放額度出售,導致當前碳價較為疲軟。我國碳排放體系基于排放強度,不同于更成熟的歐盟體系采用的絕對上限,未來增長空間很大。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由電力行業拓展到化工、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等其他行業,我國碳排放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范圍最大、容量最大的市場。上海環境與能源交易所(SEEE)總經理劉杰預計,到2025年,我國碳排放交易總量(包括現貨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將突破每年20億噸,年交易額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約合157億美元)。同時,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各行業減碳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未來幾年我國碳價也將逐步上升。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