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视频,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欧美日韩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综合Aⅴ,欧美日韩综合第一页

chinalubricant(微信號) | 官方微博 | 網站首頁 | 幫助 |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業界風云 正文
關注我們:

展望|2022年中國汽車行業

2024論壇
打印 RSS
字號:T|T
摘要:二十年間,中國車市翻天覆地。2001年,我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37萬輛,到2021年,僅新能源車銷量已經逼近300萬輛。
2022年中國汽車行業
 
二十年間,中國車市翻天覆地。2001年,我國乘用車總銷量為237萬輛,到2021年,僅新能源車銷量已經逼近300萬輛。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全年,我國乘用車零售累計達到2014.6萬輛,同比增長4.4%,傳統燃油車減少102萬輛,新能源車增量188萬輛,凈增量為86萬輛。新能源車總零售量達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
 
 
在電動化轉型方面,中國速度幾乎趕超全球。不僅包攬了全球近一半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在快速提升。
 
以去年12月份數據來看,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為22.6%,全年滲透率為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12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9%;而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2.7%;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3%。
 
2021年,汽車行業遭遇了一系列由疫情導致的黑天鵝事件,減產、停產風波不斷。盡管如此,國內汽車自主品牌加快電動化布局,新品牌和新勢力不斷涌現,今年有望陸續沖破10萬輛年銷量目標紅線。

自主品牌崛起是大勢所趨
 
從落后、崛起,到電動化進程走在世界前列,汽車業者親歷著“中國制造”的轉型關鍵期。
 
無論是傳統汽車制造商加碼布局電氣化,或是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相繼出圈,都顯示出,中國汽車品牌正以“中國速度”叩響國際大門。
 
按照瑞銀的統計數據,從2020年到2022年,“蔚小理”的市值增長速度一度超過比亞迪,其中又以蔚來汽車的增長最引人注目。“自主品牌崛起是大勢所趨”,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表示。
 
圖片來源:瑞銀
 
在過去一年里,國內電動車市場由豪華車品牌、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發起混戰。面對往日的強敵,自主品牌沒有卻步,銷量穩中有升,其中第一梯隊的蔚小理年度交付同比增幅均超過1.7倍,小鵬汽車更是勁增2.6倍。
 
鞏旻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講,新勢力要比傳統外資豪華品牌進步得更快一些。這種“更快”體現在新勢力推出新車型以及應用最新技術的速度等;再者,對于豪華外資品牌來說,在燃油車產品上形成的品牌溢價現還沒有完全代入到電動車上面。
 
換句話說,擺在電動車玩家面前的市場機會還是公平的。這對造車新勢力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好消息。
 
 
瑞銀數據顯示,到2025年,預計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較2021年增長2.3倍,滲透率有望超過30%,2020-2025年的CAGR為42%。電動汽車市場混戰將更為激烈。
 
至于是豪華車品牌先吃到紅利,還是自主品牌電動車逆襲成功,最終還是要取決具體的產品周期,以及各自對市場機遇的把握等等。
 
這是一個非常動態的過程。現在的領先,并不意味著最后的排名結果。而場面越激烈,越難猜出勝負:誰會崛起、誰會遇到瓶頸、誰會成為下一個“特斯拉”…….
 
未來似乎撲朔迷離。
 
供應與需求的雙重挑戰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市場態勢波云詭譎,倒逼車企加速技術迭代與創新。這或許代表,誰都有可能成為巨頭。
 
在持續的進步之下,也需要正視新能源汽車行業迎頭面臨的挑戰,包括:原材料價格上漲、需求端真實的數字。
 
疫情還未結束,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成為車廠最頭疼的供應問題之一。根據瑞銀的初步估計,和2020年相比,2021年一臺燃油車成本大約上漲了5000元,而電動車包含動力電池在內的單車成本上漲逾1萬元。
 
圖源:網絡
 
近一段時間以來,EV電池材料中的鋰、鈷等金屬元素價格幾近暴漲,給車廠收益率再添變數。另外,困擾全球的芯片短缺進一步緩解,但對需求端來說或許是另一個不確定因素。
 
芯片短缺緩解將帶來供應端的恢復。今年車市可能會從去年的 “供不應求”轉向于“供大于求”。
 
受汽車芯片短缺影響,全球主要大型車廠去年均不同程度地進行了減產。然而隨著芯片供應恢復正常,車廠勢必將增產以填補利潤虧空。當全球車企步調一致,供過于求在所難免。
 
而上述問題是否會引發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是車企有可能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低價競爭下,安有完卵?鞏旻直言,汽車終端需求可能并不如預期般的那樣強。
 
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都應及早做好打算。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
 
 
 
 
中國潤滑油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潤滑油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