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今天汽車產業高度全球化的大背景,俄烏戰爭帶來的蝴蝶效應,沒有哪個國家的汽車市場、哪家汽車品牌能置身事外。
而其中,最敏感的當屬油價飆升,3月3日24點調價窗口繼續上漲后,92號汽油零售價“堂而皇之”進入8元大關。那么,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能乘著油價貴的“東風”,占據燃油車的地位嗎?新能源汽車能在去年市場滲透率14.8%里再下一城,持續擴大自己的趨勢嗎?
全球汽車產業在遭受無差別打擊?
或許從終端看來,油價漲勢凌厲會打壓一定消費車購買意愿,但從行業看俄烏沖突,對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打擊是無差別的,因為主要是供應鏈危機。
首當其沖的又是“缺芯少電”問題,比如在半導體光刻環節中必需使用的氖(Ne),烏克蘭的供應量占了全球的70%以上,而新能源動力電池上游關鍵使用在三元正極材料的鎳,俄羅斯鎳礦產量占據全球產量約9%,即便不少供應商表示有預備方案,但俄烏沖突必然導致供需緊張,后續還有上漲的可能。國內新能源車在2月的一輪提價后,芯片和電池成本上漲的壓力,可能再傳導給消費者。
若雙方沖突持續或局勢嚴峻升級,對全球已深度捆綁的汽車產業帶來更深遠且廣泛的打擊。
混動是下一個“避險”車型?
與其說高油價之下,新能源車更有優勢,倒不如說消費者青睞具有“避險功能”的車,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
消費者的決策購車過程,通常在四大關鍵因素中權衡:核心產品力、價格、品牌和服務,這四者形成的“木桶”不在乎常長板有多高,而在乎短板有多低;而受油價飛漲的影響,燃油車“價格”優勢自然下降,但如果核心產品力能補償價格的一定短板,那么燃油車在品牌和服務的已有優勢,足以打動消費者購買。
更直白的說,大部分消費者需要一輛價格過得去,用車成本低、補能困擾不大、二手殘值和品牌都過得去的車,來回避可能因經濟下行帶來的損失,明知汽車是大宗消費品,但用車和賣車不能讓我虧很多。結合不同的消費者的用車習慣,過去,“避險車”是油耗低的燃油車,現在可以是純電動車、PHEV等新能源車,也可以是Hybird等日系節能車型。
數據顯示,今年1月插電混動車型銷量漲勢明顯提升,而純電動車則有所下降,的確相對純電動車的續航焦慮、補能難、二手殘值低等現實因素,混動和油耗低的燃油車避險能力更好,也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估計這輪“棄油加電”的消費者,購入混動車型比例會很高,但前提是這些車型核心產品力要比同級燃油車有優勢。
根據乘聯會的資料顯示,2021年至今傳統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批發銷量呈現“一上一下”的反差,去年車市整體走強同比增長6.5%,扭轉連續三年的負增長局面,主要也是得益新能源車的推動;而根據2022年1月份的零售銷量統計,新能源的滲透率達16.6%,雖然比去年第四季度要走低,但也較統計滲透率提升10%,繼續在高位運行。
傳統燃油車影響力減弱,新能源銷量走強的大趨勢會在2022年繼續上演。從短期來說,油價飛漲能促使一波購買力“棄油加電”,但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走強,第一肯定是靠自身產品力打動消費者,第二靠社會政策、品牌口碑和用車資源配套共同促進,否則單就幾輪油價漲跌,說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還為時過早。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