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為促進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規劃設計。對于能源行業來說,《規劃》的出臺,將給石油石化企業帶來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產業將迎來什么利好?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首次明確氫的能源屬性,并提出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等目標。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到位,產業化大幕就此拉開。
《規劃》出臺后,石油企業將面臨什么機遇和挑戰,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產業將迎來什么利好?
生產環節 “綠氫”是方向 “藍氫”是主力
根據氫能生產來源和生產過程中的排放情況,氫能分為灰氫、藍氫、綠氫。氫氣的來源將逐步從灰氫(化石能源制氫)和藍氫(工業副產氫氣)向綠氫(可再生能源制氫)轉變。
《規劃》要求,要結合資源稟賦特點和產業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制氫技術路線。在焦化、氯堿、丙烷脫氫等行業集聚地區,優先利用工業副產氫,鼓勵就近消納,降低工業副產氫供給成本。在風光水電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逐步擴大示范規模,探索季節性儲能和電網調峰。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
由于氫能與傳統的石油產業鏈關系十分密切,近年來石油企業積極推進氫能技術研發和推廣。2021年11月13日,中國石油等參與的張家口200/800兆瓦時氫儲能發電工程初步設計通過評審,標志著我國氫能在大規模儲能調峰應用場景邁出實質性一步。該項目預計2023年完全投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氫儲能發電項目。
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院長楊衛勝認為,部分煉化企業可利用原料優勢、用氫的技術積累、人才優勢及靠近市場優勢,積極參與氫能發展,利用煉化裝置副產氫氣建設氫氣提純裝置生產藍氫,滿足氫燃料電池車的市場需求。同時,部分煉化企業可以利用當地良好的光熱資源,發展光伏發電、綠電制氫,替代現有以煤或石油焦等化石能源為原料的制氫路線,綠氫直供煉油和化工裝置,開創綠氫煉化新發展途徑,對煉化企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具有重大意義。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表示,長期來看,綠氫是方向,而藍氫主要體現的是資源綜合利用,不鼓勵走化石能源制氫路線;對于副產氫發達的地區,可因地制宜地發展氫能應用。
加氫站建設 搶占先機 積累經驗
2021年2月7日,中國石油在河北張家口建成冬奧會首座投用加氫站——太子城加氫站,日均加注能力為1000公斤,承擔冬奧核心區交通車輛氫能保供重任。8月15日,中國石油又在北京投運福田加氫站,為冬奧會氫燃料電池客車和氫燃料電池卡車保供。氣源來自華北石化建成投用的500標準立方米/小時副產氫提純裝置。這條產業鏈為中國石油廣泛布局加氫站,建設油、氣、電、氫混建站等奠定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培養了優秀人才。
2021年10月16日,中國石油在上海首座加氫站鴻音路加氫站正式投運。12月31日,又在臨港新片區投運首座油氫合建站平霄路油氫合建站。到“十四五”末,中國石油將在臨港新片區形成“油品為主、氫能為輔、快速換(充)電為補充”的多能服務格局。
今年3月3日,中國石油在四川建成投運首座加氫站——成都古城加油加氫站。據悉,四川銷售公司到2023年爭取在郫都區建成固定式加氫綜合站5座以上,2035年將布局固定式加氫綜合站10座以上。
加氫站如何實現盈利?上海中油申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克鑫認為,加氫站建設一定要做好前期規劃,一是要有利于實現土地集約化、服務多元化;二是確保氫氣資源保障及價格的穩定性;三是建設要充分結合客戶端的應用場景,統籌車輛用能需求確定合理的建設規模;四是優化設備設施投資及運營成本。為確保氫能源項目投資收益達標,上海銷售公司特別優化項目選址,主推油氫合建站,通過加氫站業務撬動加油站項目,在探索氫能終端服務商業化路徑的同時擴大成品油零售網絡,從而發揮自身成品油優勢。目前,還同時啟動了古棕路油氫合建站、主城區停保場油氫合建站、正茂路油氫合建站、麗正路油氫合建站4座站點。這4座站點均將在2024年年底前投入運營。
中國石油油品銷售企業介入氫能業務領域,無疑將在積累加氫站技術、管理、運營模式和市場開發經驗方面探索實踐,為隨后全面加強氫能業務積累寶貴經驗。
未來 機遇挑戰并存 積極參與全球氫能產業合作
氫能技術鏈條長、難點多,現有技術經濟性還不能滿足實用需求,需要從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氫儲能系統等主要環節創新突破,重點突破關鍵技術。
《規劃》明確提出,要圍繞氫能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準確把握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方向,聚焦短板弱項,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持續加強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
楊衛勝提出,在儲能和氫站建設方面,建議石油企業加快氫能從生產、儲存、運輸到應用全鏈條的安全技術研究,制定完善的氫能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確保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推動政府在自貿區、產業園區或者物流園區開展氫燃料電池車試點,利用現有的加油站改造成為油氫聯合站,無須征地,節約建設成本。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2021年11月15日,中國石油管道局自主完成了氫能源輸送管道工程實踐案例研究,發布了“大口徑高壓力大流量氫氣長輸管道工程建造的實踐研究”。這是國內首個基于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工程建造的實踐案例研究成果,為下一步優化技術路線、制定標準規范、指導氫氣管道大規模建設提供了有益參考與技術支撐。
相信在“十四五”,中國石油企業將通過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聚焦創新支撐平臺、聚焦專業人才隊伍、聚焦國際合作機遇,繼續在供應潛力大、產業基礎實、市場空間足、商業化實踐經驗多的地區,穩步開展試點示范,不斷提升氫能產業及其他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