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同樣原因,切實存在產品供應問題的還有米其林輪胎。3月,米其林先后發布兩張通知,說明自己哪些倉庫不能發貨。3月28日的通知顯示:上海米其林工廠受疫情波及,全國多個倉庫都停止發貨。
其中上海的賽馳倉、云伊倉、長尾倉超級長尾倉等倉幾乎都處于臨時封閉、管控或者無法正常工作狀態。
另外還有:茂名倉、唐山倉暫時封閉,訂單無法正常發運;青島倉只能在市內配送;長春倉到吉林方向停發;上海長尾倉切換到武漢,配送時間延長;沈陽倉庫延遲發運……
通知特別強調,除了這些提到的倉以外,其余服務商倉庫等視當地交通管控措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此通知一出,直接引發了一波經銷商備貨潮。
直到今天,包含上海在內、全國多個經濟重點城市仍被疫情困擾,當地的生產生活也遲遲未能恢復正常,這些地區的汽車服務產業也都短暫關停過、或者仍舊處于關停狀態中。
不難發現,汽車配件作為貫穿汽服生產端-經銷端-服務端整條產業鏈的領域,已經相當長一段時間未能正常流通,而這也對汽車后市場各群體的生意造成不小影響。
“生產力幾近停滯且恢復艱難”、“發不出去的貨”、“補不上的庫存”…這些看似悲觀的表達,其實反應了疫情之下行業“配件采購”環節問題嚴峻的事實。
最關鍵的是,這些問題很多從業者,無法憑一己之力解決。
有經銷商無奈地表示:“客戶想發點貨,物流封了;物流解封了吧,客戶又封了;等客戶解封了,發貨地又封了,等發貨地解封了,司機行程碼又帶星了。”
一些汽服店老板也是愁緒滿滿:“已經有部分輪胎規格出現斷貨”;“合作的經銷商停貨很久了,我們店里現在的輪胎用一條少一條。”
廠家“生產難”
配件采購困難,首先出在工廠出貨環節。用經銷商的話說:“倉庫到處有,但是工廠出不了貨”。
據不完全統計,地處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有上萬家,其中既包括了博世、安波福、采埃孚、舍弗勒、大陸集團、博格華納等外資零部件巨頭公司,也有大量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
自3月以來,疫情影響面一步步擴大,這些地區的工廠陸續短暫停產、有些仍處于停產當中。其中上海作為全國汽車行業重鎮,整個汽車生產、包含配件生產企業幾乎停擺,主機廠如特斯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配件巨頭如嘉實多、米其林、3M等無一例外,這對全國的汽車配件供應都造成不小沖擊。
雖然最近一些企業正陸續復工復產,例如上海首批666家企業自4月16日開始復工復產,其中有200多家汽車配件廠家。但事實證明,想要恢復正常節奏依舊需要時間。
東莞一個機油廠家此前收到“3月16日-3月21日工廠需要停工”的通知,最后原本的停工6天只停了1天。可老板卻無奈地發現:“停工1天,一個禮拜都沒恢復正常”。為何停工1天、一個禮拜恢復不了正常狀態?除了人員到位的問題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參考其他行業工廠恢復時遇到的障礙,也許能得到答案。
“物流沒有恢復、上游原材料卡在路上、工人在廠里發呆”,有工廠老板在藍V媒體發布的復工復產內容下方留下這樣一段話。而緊隨其后的留言幾乎都是“快遞、物流何時恢復”的問題。
目前普遍存在的情況是:一旦某地采取了防疫措施,當地物流都會受到沖擊、且恢復時間非常長,這也導致“出貨更難了”。
也是東莞一個潤滑油工廠,在自己的系列抖音視頻中提到:“昨晚加班生產的一批貨,因為城市按下暫停鍵,所有的貨都出不去了,干著急…”
經銷商“發貨難”
工廠出貨難,這對汽配經銷商而言無疑是一大困擾。經銷商群體還有另一個困擾:發貨。這也是行業近段時間配件采購困難的第二個體現。
又是一組數據:自3月中旬以來,陸續在轄區內設有封控區或管控區的城市超過100多個、有14個省市高速封閉。
雖然各地防疫手段不盡相同,但很多都采取了一刀切模式,這也導致很多地方的物流幾近中斷,汽車配件更是面臨著大半個中國不能發貨的囧境。
一些地區物流即便恢復,運輸過程中的關卡人員排查、貨品排查等,也使配件運輸的周期充滿了不確定性。有機油經銷商直言:“疫情期間,發貨是真的難上加難”。
總體來看,經銷商當下遭遇到的發貨難題,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發貨時間被拉長,且周期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個困擾,體現在了經銷商日常跟客戶的交流上。“現在客戶下單,不問我產品的價格,先問我有沒有解封,能不能發貨?我也只能問:你能不能收貨”;“客戶問我貨到哪兒了,我只能回答還在路上”;“我能發走、你能收到貨,就是當下最幸福的事”……
第二種情況是:運輸成本高。
跨省市的配件交易,除了周期拉長外、很多也出現了“運輸成本”陡然增加的問題。
這段時間,不少區域的人力、車輛資源等成本都變高了。有些是因為商戶突然囤貨,導致物流車數量不夠;有些是各地防疫政策導致“司機和物流車都不愿意送貨”,所以人和車都不夠;當然還有因抗疫等原因導致相關員工無法正常到崗的情況出現。
基于這樣的變化,很多經銷商都會早早告知客戶,訂單會“時效延遲,將按序排單發貨”,并建議合作的汽配商戶和修理廠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備貨。
還有第三種情況:貨賣不出去。
有些經銷商面臨的是“特殊時期貨發不出去”,但也有一些地區的經銷商,面臨的問題卻是“貨壓根賣不出去,庫存不斷創新高”。
央視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最近就報道了輪胎行業的近況,發現:輪胎市場需求低迷、門店經營慘淡、輪胎經銷商庫存量高。并舉例北京一家輪胎銷售店“自2月開工以來,只賣出100多條輪胎”。
不難發現,雖然疫情分區域,但疫情導致的全國人民消費信心大幅下滑、實體生意不樂觀并不太分區域。
修理廠“采購難”
廠家“生產難”,經銷商“發貨難”,傳導到修理廠端,自然就是“配件采購難”。
疫情斷斷續續已經兩年多時間,汽服行業著實受到了不少影響。與此同時,大家“保障現金流”的意識也是越來越強。
正因如此,現在有很多門店并不喜歡“囤貨”,一部分配件也是喜歡“少量多次”的進貨。而這次的疫情導致的配件采購難,也核心出現在了這類群體的部分配件采購上。
總體來看,關于配件采購問題,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修理廠,感知并不相同。
首先是分區域。
第一種是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這里的門店要么關停,要么因“社區靜態管理”停擺,難的不是采購、而是經營本身;他們最難的是“沒辦法、沒想法”突破當下的現狀。
第二種是受疫情波及的區域。這些地方的修理廠已經發現,當地出現了配件價格上漲、配送延長等問題。
南通一位汽修老板表示:“我們配件很多是從上海發貨的,現在上海全部停滯了,我們就換了配件商。”
第三種是離疫情嚴重區域較遠、且當地沒有疫情,例如北方城市。這些區域的配件價格上漲、配件采購不到等問題幾乎沒有,但出現過配貨時間延長的情況,好在很快就恢復常態。
其次是分門店類型。
以保養、維保等業務為主的門店,影響不算大,因為日常相關的配件使用頻次較高、采購成本比較低,大部分門店都會有備貨習慣;
以輪胎等業務為主、但沒有大量備貨習慣的門店受到的影響較大。
天津一家維保店門店老板表示:“3月份我們也遭遇了一波疫情,當時其他配件還好,但輪胎因為我們店里沒太多庫存,配貨周期也變長了,以前是3天左右就能到,那段時間是5-7天。”
不過他也強調,感覺影響不大的核心原因,是其所加盟的連鎖體系在周邊有大量前置倉及城市倉。
最后是分配件類型。
天津門店的老板同時指出:“一般項目的配件采購影響不大,但是輪胎、或者是技術件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他以技術件舉例。“例如大眾車的技術件。主機廠在上海,電荷單元、行車電腦、多功能控制單元,這些配件都是單車單量、采購成本高、也不是常用件,很多門店都是需要的時候才跟4S店拿貨或者跟主機廠采購,這段時間如果有業務需要的話,就會比較麻煩,很難訂到貨。”
結束語
特殊時期,關于配件采購,門店可以關注幾點:
如果是跟汽配平臺合作,核心關注該平臺在當地是否有前置倉或較大分倉。平臺倉庫在當地,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配件采購及門店經營的影響;
如果是跟當地經銷商合作,盡量跟當地較大的經銷商建立常態供需關系。特殊時期,合作不緊密或者合作小經銷商,容易出現“供貨不穩”等問題;相對而言,本地經銷商的老牌、大牌經銷商,可以更好保障自身的庫存周轉及合作門店的配件輸送;
了解所在區域附近是否有大的配件集散地所在處,并保持聯系,必要時期盡快備貨;
或者跟當地連鎖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關系,這類連鎖一般都會有一定量的配件儲備,特殊時候以備不時之需。
2022年,在能力范圍內保障合理的配件庫存、保持穩定的供需關系,是件值得修理廠常態關心的事情。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