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俄烏沖突持續,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出現劇烈動蕩,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雖然身不由己地卷入風暴中心,一舉一動無不牽動著市場的神經,但其世界能源主要供應者的地位卻顯得越發穩固。
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再次通話,雙方對“歐佩克+”石油生產合作“給予積極評價”。按照歐佩克秘書處的表述,當前油價受到“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但基本面沒有變化,該組織在短期內不會增加產量。
歐佩克為什么屢屢婉拒美國和歐盟的增產要求,特別是對美方壓力不管不顧,沙特甚至拒絕接聽拜登的電話呢?
1、中東地緣政治正在發生變化,歐佩克國家對美西方國家的信任度持續降低,向東看成為新潮流。
當今世界分化嚴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聯合西方列強對俄羅斯窮追猛打,實施極限制裁,企圖在經濟、外交、政治、輿論等方面全方位封殺俄。但其他國家和地區卻對美西方意圖保持警惕,阿拉伯世界對“阿拉伯之春”、敘利亞和利比亞的內戰,以及埃及動亂至今記憶猶新。回頭看,當初號稱“新中東”社會改革夢想換來的是持續的社會動蕩和經濟衰退。也許正因如此,包括埃及、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在內的阿拉伯國家開始戰略東移,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建立起牢固的關系。有分析家認為,如果西方真的想影響歐佩克的生產,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信任。
2、能源安全上升到關鍵戰略層面,歐佩克比以往更加有底氣和信心掌握話語權。
受各種地緣政治和供需關系影響,一段時期以來原油價格大幅飆升,不但引發歐洲能源危機,還進一步加重了全球通貨膨脹壓力。盡管華盛頓、布魯塞爾和倫敦接二連三呼吁歐佩克增產以平抑油價,以利雅得和阿布扎比為首的歐佩克都直截了當予以回絕。
歐佩克堅決維持“歐佩克+”生產協議,一方面有自己的利益考慮和市場判斷,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歐佩克與西方之間日益擴大的分歧。這種分歧與地緣政治有關,更是在全球能源轉型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利益沖突。這也反映了阿拉伯世界與西方國家之間越來越缺乏信任的現實。
歐盟把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上。為了放手制裁俄羅斯,切斷俄油氣收入,前提條件就是確保獲得額外的油氣供應。為此,歐盟官員在維也納與歐佩克代表舉行會談,試圖說服該組織增加產量,以幫助遏制飆升的油價。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則表示,制裁將導致俄羅斯石油及其產品出口損失超過700萬桶/日,幾乎不可能填補。據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預計俄羅斯4月份石油供應量將減少150萬桶/日,預計從5月起將加速減少至300萬桶/日左右。這么龐大的供應量損失將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
美歐要聯手扼殺俄羅斯經濟,卻很難如愿。據預測,俄羅斯今年將從能源出口中獲得超過3200億美元的收入。僅4月份的能源銷售額預計將比原定目標高出約96億美元,因為超高的油氣價格使得其能源出口收入比去年高出三分之一。
幾十年來,歐佩克一直被視為在危機時期穩定石油市場的關鍵。一些觀察家甚至預測,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佩克+”將經歷一個具有強大影響力和權力的時代。如今歐佩克敢于說不,至少說明其戰略自主性大大增強。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