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的風能點亮北京冬奧場館、冬奧史上首支氫燃料火炬、往返于賽場間的氫燃料電池大巴……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氫能、風能等非化石能源的集中應用與示范,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彰顯出中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踐行“雙碳”目標的決心。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氣候治理呈現新發展態勢,推動世界能源體系和能源發展模式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發展階段。立足新時代,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積極探索我國能源轉型的綠色發展之路,統籌兼顧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清潔能源之間的供求平衡,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能源發展,保障能源安全,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能源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我國能源建設進入生產和消費結構調整優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低碳轉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9%,煤炭消費比重下降至56.8%,常規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4億千瓦、2.8億千瓦、2.5億千瓦、0.5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約為2.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源消費量下降約為13.5%。截至2021年12月,我國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3%,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則分別比上年增長145.6%、42.1%。此外,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新能源和電力裝備制造能力全球領先,低風速風力發電技術、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等不斷取得新突破,全面掌握三代核電技術,超大規模電網運行控制實踐經驗不斷豐富。
客觀來看,長期以來“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造成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決定了新時代實現“雙碳”目標之路,必將任重而道遠。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因此,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在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同時,大力發展天然氣、核能、風能、光能、水能以及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推動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優化組合,打造多元一體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斷提升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已經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
提升我國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應著力推動能源革命,把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水電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清潔能源發展放在突出位置。一是積極探索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持續整裝開發條件、符合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的重點地區(沙漠、草原、戈壁和荒漠等),建設大型風電光伏重點基地,推進風電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二是在確保國家或地域安全的前提下,在水能稟賦條件優越的河段(如金沙江上游、雅礱江中游、黃河上游等),集中建設國家水利水電建設重大工程,在沿海地區合理布局和建設核電項目;三是結合不同地區、地域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優勢特點,因地制宜探索開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農林生物發電、沼氣發電、地熱能發電以及海洋能發電等生物質能多元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模式。
提升我國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應立足我國以煤炭為主的基本國情,逐步減少我國傳統能源產業的碳足跡。要積極推動傳統化石能源的綠色低碳開采,強化煤炭綠色開采、煤炭洗選加工以及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加大油氣田甲烷采收利用力度,加快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傳統石化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動落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同時,探索建立能源產業與生態治理協同發展機制,加強礦區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創新礦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綜合利用模式,逐步實現清潔能源、新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新型農林牧漁業之間的有機融合,協同發展。
提升我國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還應大力推動全社會能源消費的自我革命,實施綠色低碳全民總動員。一方面,在全社會倡導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構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的能源資源保護和治理體系。倡導全體社會成員崇尚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抵制或拒絕不合理的能源開發和能源消費,讓珍愛能源、節約能源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創建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例如進一步大力倡導自行車、公共交通工具等綠色出行方式,讓簡約適度、文明健康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成為一種時尚。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