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0日,國際兩大石油定價基準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年內分別上漲超過45%和43%,最高分別達到139.13美元/桶和135.50美元/桶,二者之間的價差一度縮小到1美元/桶之內。與此同時,5月美國物價指數同比上漲8.6%,為1981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遠遠超過了美聯儲通貨膨脹率為2%的管控目標。
美國3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抑制油價上漲未果
截至6月20日,國際兩大石油定價基準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漲幅超過70%。據數據顯示,從調查的13萬個加油站中來看,近1/3的普通汽油售價超過5美元/加侖;有17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平均價格在5美元/加侖以上,其中加利福尼亞州汽油平均價格為6.4美元/加侖。這導致美國總統拜登給包括埃克森美孚、馬拉松石油公司、瓦萊羅能源公司在內的多家美國石油公司致函,要求其提高石油投資和煉廠開工率,以提供更多的石油和成品油供應,平抑汽油價格。
其實,在本輪油價上漲的過程中,美國政府已經采取了3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非常規措施,特別是宣布從今年4月1日起的未來6個月,將每天釋放1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釋放總量將達到1.8億桶。但是,此舉沒有改變油價上漲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了《禁止石油生產和出口卡塔爾》(NOPEC)法案,試圖采取法律措施對歐佩克及“歐佩克+”所采取的石油生產配額行為視為壟斷進行打擊,以使該組織成員國的各石油企業自行決定石油產量。
與此同時,5月美國物價指數同比上漲8.6%(其中,能源價格上漲34.6%),為1981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遠遠超過了美聯儲通貨膨脹率為2%的管控目標。為控制通貨膨脹率進一步升高,美聯儲在3月和5月加息25個基點、50個基點的基礎上,6月加息75個基點,這是1994年11月14日以來的首次。但是,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未出現明顯回落,依然保持在120美元/桶的運行區間。
定價機制、供需關系及地緣政治因素等主導國際油價走勢
對于當前的國際油價,應從國際石油市場定價機制和供需關系變化、國際原油貿易承壓3個角度進行考察。
首先,國際石油市場定價普遍與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掛鉤,然后根據所出售具體原油的密度、含硫量等品質,以及運輸方式、運輸距離等給予一定的升水或貼水。也就是說,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的價格決定了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實際上,無論是布倫特原油期貨,還是WTI原油期貨,其價格都是期貨市場交易的結果,反映了影響國際原油市場運行的諸多因素。同時,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以賺取交易價差為目的的各類基金、投資銀行等機構已經取代以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為目的的實體企業成為交易者主體,其所開展的高頻交易在為市場提高流動性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價格波動。因此,包括國際石油公司在內的實體企業已經將原油的定價權讓渡給了期貨市場,而由于原油期貨市場投機性參與者眾多、流動性高、交易量大,以及期貨市場所具有的價格套利特性,大大降低了原油期貨價格被操縱的可能。石油企業包括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都只能被動地接受原油期貨市場交易的結果。對于原油產品的最終消費者而言,也只能成為價格的接受者,不應因價格出現較大變動責備石油生產商。
其次,國際石油市場供需關系正在發生逆轉,由供應偏松轉向供應偏緊。雖然2020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并導致“歐佩克+”達成了史無前例的減產協議。但是,隨著疫情形勢趨好,經濟得以恢復,原油消費需求轉為增長態勢。在生產端,石油行業勘探開發新增投資不足,原油生產受到“產量自然遞減規律”的約束開始顯現,在經歷了2014年以來的低油價和疫情對原油需求的嚴重沖擊后,全球石油產量恢復進程緩慢。就“歐佩克+”而言,雖然實行了有節奏的增產,但實際產量卻沒有跟上增產的節奏。目前,“歐佩克+”將6月增產目標調高至64.8萬桶/日,遠高于近來一直執行的43.2萬桶/日。但其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減產執行率始終高于100%,今年4月和5月分別為220%和256%,除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等少數成員國增產外,其他成員國均未完成配額產量。從閑置產能看,業內普遍認為僅沙特和阿聯酋當前具有總計200萬~250萬桶/日的閑置產能,這顯然難以彌補俄羅斯和利比亞等產油國實際產量的下降。在此情景下,原油供不應求的預期將主導未來期貨市場運行。
最后,在地緣政治環境劇烈變化的情況下,國際原油貿易流向正在改變,增強了全球原油價格趨同。受美國和歐洲國家在石油領域推出的制裁措施影響,國際原油貿易不再遵循最優流向和成本最低原則,沙特已經確定調低對亞太地區的石油供應,轉而增加對歐洲的供應;歐洲對拉美地區的成品油出口銳減;美國則加大了對拉美地區的成品油出口,以彌補相應的需求空間。今年以來,美國表現出了原油凈進口增加,而成品油凈出口增加的整體趨勢,煉廠開工率已經達到94%,自墨西哥灣沿岸的汽油和柴油出口量達到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車用汽油庫存低于5年平均水平11%,包括柴油在內的餾分油燃料庫存低于5年平均水平23%。這導致了WTI原油期貨價格得以修復,持續縮小了與布倫特原油期貨之間的價差,一度縮小到1美元/桶以內,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價差走勢。
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國際油價向下調整的動力明顯不足,短期內依然存在國際油價向上運行的潛在動力。但是,國際油價高位運行,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全球性通貨膨脹,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正在從寬松轉向收緊,如果貨幣政策緊縮的步伐加快、加息加快,可能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在降低原油需求的同時提升原油期貨交易的成本,有利于國際油價向下調整。
油氣行業仍為重要的能源投資方向,需保持石油產量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從國際石油市場的長期穩定運行和促進形成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的環 境看,需要為推進石油勘探開發投資提升石油產量創造良好的氛圍,保持石油產量與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步增長。
一是從現實角度正視石油在現有能源結構的主導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正在推進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但可再生能源面臨技術突破和應用場景拓展,以及大規模應用之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待科學評估等多方面考驗,短期內難以對化石能源形成完全替代,石油在能源結構中將保持主導地位。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應平衡好“破舊與立新”的關系,著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能源需求,對化石能源保持穩定的持續投資,有效抑制“產量自然遞減規律”惡化油氣產量,促進以盡可能低的生產成本提高產量,為以盡可能低的價格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創造條件。
二是從現實角度正視ESG對石油行業發展產生的影響。ESG理念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客觀需要,但是不應使ESG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枷鎖大幅提升民眾生活成本或降低現有生活水平與質量,更不應造成能源短缺。因此,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應客觀把握能源轉型的長期性,逐步將綠色發展理念和ESG的要求融入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 勘探開發和生產、消費之中,促進其實現清潔低碳生產。但是,要防止對ESG產生過渡解讀傾向而上升到社會道德和非法律義務層面,為化石能源生產營造穩定適合的氛圍,保持油氣行業對投資的吸引力,使其能夠獲得可持續性投資,在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的同時能夠以最優化方式生產出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能源產品,發揮好能源轉型中的保底作用,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營造有序接替基礎。
三是從現實角度正視地緣政治環境與能源市場的關系。多年來,對部分產油國實施經濟金融制裁已經成為某些國家應對地緣政治環境變化的常態,這導致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等重要產油國相繼被擠出國際石油市場,減少了石油的供應。在今年以來的地緣政治環境變化中,主要歐洲國家不顧及能源短缺和價格劇烈上漲的現實,依然對俄羅斯油氣實施主動禁運,進一步惡化了國際石油市場供應偏緊的局面,成為刺激油價上漲的最新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穩妥處理好地緣政治環境與能源市場的關系,突出維護本國民眾利益和經濟社會穩健發展的重要性,深切關注到國際石油市場的全球性和價格的聯動性,深刻認識到保持國際油氣供應充足和市場與價格穩定就是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深刻評估以能源禁運作為“武器”對全球能源安全、本國利益和民眾基本生活造成的影響,致力于以和平、和談等穩妥手段推動化解地緣政治沖突。
總之,國際石油市場正在經歷新的動蕩,國際油價處于高位運行,導致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率持續走高,對民眾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逐漸顯現。但是,需要充分認識到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石油正在從供應偏松轉向偏緊和期貨市場已經完全掌控國際石油定價權的基本事實,從能源轉型政策、ESG投資發展理念,以及將能源產品作為解決地緣政治沖突的手段等角度加以分析、考量和評估,將油氣行業依然作為重要的能源投資方向,切實防止將油氣禁運作為化解地緣政治沖突和解決國際問題的“武器”,保持油氣產量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同節奏,為石油期貨市場運行提供穩定的供需平衡預期,以保持價格處于合理區間運行。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