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以來,國際石油價格重回今年年初水平,油價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和石油需求的下降。當下國際石油市場對供應的擔憂仍沒有消散,“歐佩克+”將繼續執行嚴控產量的政策,今年9月僅增產10萬桶/日,今年剩下時間里的國際石油價格將大概率重回并保持在100美元/桶的水平之上。
戲劇性的油價下跌
8月3日的國際石油價格下跌,非常具有戲劇性,但也更直觀地說明了需求的主導作用。第31屆“歐佩克+”部長級會議舉行前,市場對這次會議充滿期待,因為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中東后,沙特阿拉伯等有較大的可能會在這次會議上增加石油產量。但會議沒有達到市場普遍的預期,其間,WTI短時間內上漲了2.3%,重新漲破9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也上漲了1.29%,重新漲破102美元/桶。而8月3日發生的兩件事將重回漲勢的油價打壓下來。
一是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了450萬桶,汽油庫存增加了20萬桶,而市場的預期是原油庫存應減少60萬桶,汽油庫存應減少160萬桶。這是一個利空消息,原油庫存數據遠高于預期,而汽油庫存數據更令人失望,不應該在夏季看到汽油庫存的增加。
二是美國、歐盟負責伊核談判的羅伯特·馬利和恩里克·莫拉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正在前往維也納,非直接會談的伊核談判將于8月4日在維也納重啟。在這兩個消息的沖擊下,國際石油價格急轉而下。其中,WTI在漲破96美元/桶后,轉為下跌4.2%,失守91美元/桶,較當日高位下跌超過6美元,收于90.6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在漲破102美元/桶之后,轉為下跌4%,收于96.78美元/桶。
對需求的擔憂是國際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8月3日的國際石油價格下跌雖然非常具有戲劇性,但如同7月初以來國際石油價格高位震蕩一樣,其背后主要的原因是對石油需求的擔憂,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能源價格持續高漲帶來了高通脹和世界經濟增長的放緩。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全球范圍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和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生活的逐漸恢復,天然氣、煤炭和石油價格均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程度不同的能源危機從歐洲蔓延全球。今年2月24日烏克蘭危機爆發后,能源危機加劇,能源價格漲出了新高。能源價格大漲帶來的后果,就是全球性的高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放緩。6月,美國CPI高達9.1%,歐盟高達8.6%。為了抑制不斷上漲的通脹,美國已4次加息,歐盟自2011年7月以來首次加息50個基點。7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2年的世界經濟增長下調至3.2%,比4月減少了0.4個百分點;預測今年第四季度全球通脹將達到8.3%,高于4月預測的6.9%,其中發達經濟體的通脹將為6.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達到9.5%。經濟增長放緩帶來了石油消費的不振。在今年1月的《石油市場報告》中,國際能源署預測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加332.5萬桶/日,世界石油消費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在2022年7月的《石油市場報告》中,因為經濟活動的減速,國際能源署下調了對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期,預計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每天僅增加170萬桶。經濟增長放緩對石油消費的影響,美國最有代表性。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從今年4月第一周至7月第一周的第二季度里,美國汽油消費為890萬桶/日,比2021年同期減少20萬桶/日,下降了3%。今年的數據說明,當前美國的汽油消費不僅沒有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甚至低于2021年同期,從而使得市場對石油需求的擔憂加劇,不斷引發國際石油價格走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對我國石油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不時沖擊國際石油價格。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我國石油消費和進口數字的變化直接影響著國際石油價格的走勢。受疫情的沖擊,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2.5%,其中一季度為4.8%,二季度僅為0.4%。相應地,能源消費也不樂觀。
今年6月,我國成品油消費量為 3245萬噸,同比下降7%,其中汽油下降11.5%。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原油25252萬噸,同比下降3.1%;進口天然氣5357萬噸,同比下降10.0%。
進入7月以來,雖然國際石油市場仍然面臨較大的供應壓力,以美國為代表的石油消費國不斷要求沙 特阿拉伯等增加石油產量,但市場對需求的擔憂不斷加重,一有需求下降或疫情的消息傳出,國際石油價格就會出現一輪下跌。
史上最小的“歐佩克+”增產效果甚微
對需求的擔憂使國際石油價格于8月4日重回今年的起點,但當前國際石油市場對供應的擔憂仍然沒有消散,“歐佩克+”繼續實施克制的產量政策,嚴格控制著國際石油市場的供給。8月3日,第31屆“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如期舉行,輿論對這次會議的期待是“歐佩克+”較大幅度地增加9月的石油產量,原因是7月中旬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了沙特阿拉伯和阿 拉伯聯合酋長國。但是,會議決定9月僅增產10萬桶/日,有評論認為這是該組織史上最小的增產幅度。與以往的幾次會議決議相比,第31屆“歐佩克+”部長級會議的決議 內容略為豐富一些。會議注意到石油市場基本面的動態和快速變化,有必要對市場狀況進行持續評估;過剩產能的供應極為有限,因此,在應對供應嚴重中斷時必須非常謹慎地利 用過剩產能。石油部門長期投資不足,導致價值鏈(上游/中游/下游)的過剩產能減少;對上游部門的投資不足,將影響提供及時充足的石油供應,2023年后,沒有參加“歐佩克+”的石油生產國、一些歐佩克成員國和非歐佩克石 油生產國,將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石 油需求。今年6月,初步估計經合組織商業石油庫存為27.12億桶,比去年同期低1.63億桶,應急石油庫存已處于3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保持共識的價值和重要性,這對 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凝聚力至關重要。鑒于最新的石油市場基本面,會議決定:2022年9月,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參與國的產量上調10萬桶/日,這一調整不影響上面提到的2021年7月18日會議決定的原則。
重申完全遵守補償機制的重要性,補償計劃應按照第15屆歐佩克和非歐 佩克部長級會議的要求提交。這次會議決議增加的內容主要 是“歐佩克+”對市場的判斷。“歐佩克+”認為,一方面,由于投資的不足,世界剩余石油生產能力有限,將影響 2023年的全球石油供應;另一方面,世界石油庫存已處于30多年來的最 低水平。8月1日,來自科威特的海賽姆·阿里·蓋斯(Haitham Al Ghais)擔任歐佩克新一任秘書長,本次會議是蓋斯擔任歐佩克秘書長后組織的“歐佩克+”第一次部長級會議。蓋斯有著 30 多年的石油行業經歷,在擔任歐佩克秘書長前是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國際部的副總經理。在7月初的國際石油價格大跌之時,分析機構對未來國際石油市場的走向產生了分歧。今年7月中旬,花旗集團預測,如果全球出現嚴重影響石油需求的經濟衰退,到今年年底,原油價格可能跌至65美元/桶;到2023年底,原油價格可能跌至45美元/桶。進入8月以來的4個交易日國際石油價格的走勢,似乎印證了花旗預測的部分正確。與之相反的是,在8月初油價持續下跌之時,高盛仍堅持看多,認為國際石油價格仍有強勁的上行風險,下半年布倫特原油或升至130美元/桶,理由是市場需求仍高于供應,目前保持著100萬桶/日的供需赤字。
高波動性是國際石油市場的本質特征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國際石油市場的緊平衡,并未發生根本性的逆轉。從供給側來看,“歐佩克+”仍在嚴控石油供給;從需求側來看,高油價是否導致石油需求的長期下降仍有待繼續觀察。以美國為例,隨著汽油價格從6月14日5.02美元/加侖的高位下降到目前的4.139美元/加侖,7月的最后一周,美國的汽油消費已從852萬桶/日增長到925萬桶/日。伊核談判是8月3日國際石油價 格由漲轉跌的兩大因素之一。8月4日,伊朗石油部長奧吉對外公開表示,伊朗準備盡快返回國際原油市場,歐洲國家應考慮“冬天即將到來” 這個問題。新一輪的伊核談判未必會出現好的結果,伊朗石油在未來一段時間里能否重返國際石油市場也存疑。雖然今年剩下5個月的時間里國際石油價格肯定會出現波動,甚至 較大的波動,但總的趨勢將是回調上行。布倫特原油重回并保持在100美元/桶以上,仍將是大概率的事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高度的波動性是國際石油市場的本質特征。這也是市場的活力之所在,因此,從實務的角度來說,嚴格的風險管控是參與國際石油市場必備的手段和工具。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