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2月日益臨近,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石油實施的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措施也即將落地。
這些制裁措施究竟會對全球石油市場帶來怎樣的深遠影響,眼下還很難具體量化。不過,全球眾多煉油廠近期已經開始爭相鎖定明年中東原油的長期合同,以確保自身供應不受影響。
就具體日程而言,全球石油市場接下來將面臨三個最后期限。
12月5日,歐盟將禁止進口大部分俄羅斯原油,并禁止相關公司在全球任何地方為俄羅斯石油提供保險和融資。
明年2月5日,預計歐盟將對俄羅斯的柴油和汽油等精煉燃油實施同樣的限制,這些油品也將被設定限價。
這三個最后期限給交易員、煉油商和能源市場的其他參與者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俄羅斯方面更是已威脅稱,要通過切斷供應來進行反擊,這無疑令眾多油市參與者感到不安。
油市交易員們表示,原油價格自10月中旬以來已持續上漲,如果俄羅斯兌現上述反制警告,油價可能還會進一步走高。另一層風險是,俄羅斯石油出口的運輸物流真的因制裁而遭遇重大打擊,導致部分俄羅斯石油徹底退出國際市場,這同樣將對國際市場的石油供應造成巨大沖擊。
制裁措施帶來的全面影響只有在生效后才會真正顯現出來,但由于擔心對俄油的制裁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全球眾多煉油廠近期已競相試圖努力確保明年的中東原油供應。
據悉,上述不確定性已促使亞洲和歐洲范圍內至少九家貿易商和煉油商,試圖維持或增加他們通過所謂定期合同從中東獲得的原油數量。
參與討論的交易員表示,至少五家亞洲煉油商和交易商已同意在2023年維持或增加來自中東的原油供應。四家歐洲煉油廠的人士也表達了同樣的需求。但他們同時也指出,最終結果還將取決于供應情況。
有亞洲官員表示,他們的要求已經得到滿足。但由于沙特阿拉伯和該地區其他產油國已承諾減產,無法保證每個買家都能如此幸運。
“大多數亞洲煉油廠,包括我們公司,都在努力保持中東原油的采購數量至少不變,甚至寄望于能增加一點,”一家中國臺灣地區石化企業的發言人表示,“如果歐洲國家開始從中東大肆掃貨,那么原油現貨市場的競爭就會更加激烈。”
隨著進入大西洋港口的俄羅斯石油數量不斷減少,歐洲已逐漸接近取代亞洲,成為美國原油的最大出口目的地。與此同時,來自北海和哈薩克斯坦的原油也越來越多地被歐洲買家搶購一空,導致一些同樣有意回避俄羅斯原油的亞洲煉油商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少。
交易商表示,韓國國家石油公司正通過招標程序,以每桶高于官方售價20美分的價格向一家歐洲貿易商出售明年的阿聯酋標桿穆爾班原油的定期供應。他們表示,這比去年的價格高出了約10美分。
相關人士表示,雖然從整體上看,中東地區的產油量受到減產限制,但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可能仍能提供一些額外的產量。但即便如此,海灣地區生產商所能提供的數量整體將是有限的。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