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能源發展規劃路線圖出爐了。
4月1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了四大基本原則,包括堅持把能源保供穩價放在首位、堅持積極穩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等。
這是國家能源局首次在年度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將能源保供穩價放在首位。去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油氣煤等價格一度大漲,導致歐洲出現能源危機。國家發改委曾表示,國內能源供應也受到國際能源供需變化和價格波動的影響,保供難度和壓力明顯增加,但在各方努力下,國內能源供需總體平穩有序,能源供應有保障,價格平穩。
《意見》強調,要加強國內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積極推進能源資源進口多元化,以常態能源供應有彈性應對需求超預期增長,全力保障能源供應持續穩定、價格合理可控。對于今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標,《意見》表示,今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7.5億噸標準煤左右,這相較于上年目標調高7.7%。此外,原油穩產增產,天然氣較快上產,但并未給出原油產量、天然氣產量的具體目標。在電力供應上,《意見》提出,今年發電裝機要達到27.9億千瓦左右,發電量達到9.36萬億千瓦時左右,“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到3.1億千瓦左右。這較2022年的目標分別調高了7.3%、3.2%和6.9%。同時,深入推進結構轉型,穩步推進重點領域電能替代。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較上年目標調高1%。
《意見》還明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將提高到51.9%左右,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較去年調高3.1%至15.3%。這意味著,2023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將歷史首次超過50%。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5.6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7億千瓦,同比增長13.8%,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9.6%。相較于2022年,今年《意見》要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2%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指一定時期內能源消費總量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是衡量能源消費水平和節能降耗狀況的主要指標。對于核電水電建設,今年
《意見》明確要“積極推進核電水電項目建設”。去年指導意見里的表述“有序推進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這意味著,今年核電、水電有望獲得更大力度開發。
《意見》指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建成投運“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廣西防城港3號機組等核電項目,因地制宜推進核能供暖與綜合利用。此外,將制定長江流域水電生態化開發方案,有序開發長江流域大中型水電項目,核準建設雅礱江牙根一級,金沙江上游昌波等水電站項目,建設雅礱江、金沙江上游等流域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對于風電太陽能發展,《意見》要求,全年風電、光伏裝機增加1.6億千瓦左右。推動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并網投產,建設第二批、第三批項目,積極推進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此外,穩妥建設海上風電基地,謀劃啟動建設海上光伏。大力推進分散式陸上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近兩年來,中國出現區域性的能源供應不平衡問題,部分地區發生限氣限電事件。
《意見》強調,要夯實化石能源兜底保障基礎,大力提升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水平,有效應對能源市場波動和風險挑戰。具體措施包括有序推進煤礦先進產能核準建設,推動在建煤礦盡快投產達產,增強煤炭增產保供能力;積極推動瑪湖、富滿、巴彥及渤海等原油產能項目上產,加快建設陜北、川南、博孜—大北等重要天然氣產能項目等。此外,要求抓緊抓實“五油三氣”重點盆地及海域的油氣增產上產,推動老油氣田保持產量穩定,力爭在陸地深層、深水、頁巖油氣勘探開發、CCUS促進原油綠色低碳開發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意見》要求,提高能源系統調節能力。大力推進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加快建設具備條件的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健全完善抽水蓄能發展政策體系,推進儲氣設施集約布局,并穩妥推進煤炭儲備基地等。
《意見》還強調,增強區域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加快建設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川渝主網架等特高壓工程,推進寧夏-湖南等跨省區輸電通道前期工作,增強跨省區電力互濟支援能力。此外,將完善油氣“全國一張網”,重點建設中俄東線南段、西氣東輸三線中段、西氣東輸四線、川氣東送二線、虎林-長春天然氣管道等重大工程;積極協調保障重點地區煤炭運力。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