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石油巨頭殼牌遭受其最大股東對沖基金Third Point的逼宮,呼吁將殼牌一分為二:一家堅持傳統能源業務,另一家則專注于可再生能源等。此后的兩年時間里,無論是出于法律上的訴訟壓力,還是輿論上的環保壓力,殼牌的確做出了一系列反應,高呼能源轉型。
然而,僅兩年后,曾經高舉能源轉型大旗的信誓旦旦,如今卻變得力不從心。11月2日,石油巨頭殼牌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由于能源價格降溫,第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34%至62億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決方案部門季度虧損達6700萬美元。此外,就在發布三季度財報的一周前,殼牌公布了一項新的裁員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對其低碳解決方案部門進行裁員15%,涉及200個崗位。
無論是曾經遭遇各方勢力“逼宮”而做出改變,還是如今出于利潤重新審視過往的改變,殼牌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從BP兩年前傳統油氣部門核心團隊裁員超85%,到如今殼牌向可再生能源伸出裁員大刀,風向變了。曾經高呼能源轉型的石油巨頭,如今真的要“打臉”了嗎?
01. 回歸油氣早已有跡可循
2022年,五大國際石油巨頭的利潤都創下各自的歷史新高。其中,殼牌2022年錄得調整后凈利398.7億美元(約合2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107%,刷新了其在2008年創下的最高盈利水平。
然而相比油氣帶來業績強勁增長,殼牌的可再生能源業務在近三年持續處于虧損狀態。殼牌2022年財報顯示,其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虧損為10.59億美元,2021年虧損達15.14億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的報告中,殼牌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決方案業務仍然處于虧損狀態。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可再生能源業務虧損6700萬美元,而公司對此的現金資本支出是6.59億美元。
▲殼牌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部分截圖)
一邊是傳統油氣業務帶來的巨額利潤,另一邊是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和虧損,該如何做出選擇似乎已一目了然。
事實上,早在此次“虧損”“裁員”之前,殼牌就已經做出了選擇。今年4月初,殼牌新任CEO 維爾·薩萬(Wael Sawan)表示,削減油氣產量是不明智的,殼牌公司可能會修改減少石油產量目標。今年6月中旬,殼牌宣布將把股息提高15%,并增加天然氣產量,2030年前不再進一步減產石油。
而早在去年,殼牌退出了其與 Simply Blue Group 在愛爾蘭開發的 Western Star 和 Emerald 大型海上風電項目,取消了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海岸建造浮動風電場試點項目計劃。
今年9月1日,殼牌宣布向Octopus Energy出售其在英國和德國的售電業務;一周后,在收購巴伐利亞電池制造商Sonnen四年后,殼牌又宣布出售這家歐洲最大儲能電池制造商。
此外,在人事方面,自今年一月份新任CEO Wael Sawan表示要調整殼牌的戰略,將重點放在利潤率更高的項目上,穩定石油產量并增加天然氣產量,殼牌的幾位高級管理人員已離開低碳和可再生能源部門,其中包括殼牌全球氫能移動業務負責人Oliver Bishop,殼牌歐洲陸上電力負責人Roberto Jimenez,以及歐洲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決方案高級副總Colin Crooks。殼牌可再生能源全球負責人Thomas Brostrom擔任該職位不到兩年后也已離職。
“季度虧損達6700萬美元”、“裁員200人”,這對于殼牌這樣的巨頭來說,似乎不足為談。然后,在“虧損”“裁員”背后的種種跡象說明,殼牌放緩了能源轉型和凈零排放的步伐,正在重新專注于油氣業務。今年10月,殼牌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了一項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采購協議。雙方約定,卡塔爾每年將向殼牌供應350萬噸液化天然氣。
Breakingviews根據殼牌文件計算得出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殼牌在風能和太陽能、氫和碳捕獲和儲存方面投資了約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
02. 能源轉型下的共識
針對裁員原因,殼牌CEO Wael Sawan回應稱為了增加公司的利潤。而對每一個石油公司來說,當下不容質疑和改變的現實是,油氣業務成為帶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因此,重新專注油氣領域并非殼牌一家,能源轉型激進派代表的BP也在逐步發生變化。
早在2020年,剛上任一周的納德•魯尼(Bernard Looney)就宣布,BP將走上一條雄心勃勃的零凈排放能源轉型道路,以應對氣候變化,并提出了“油氣產量減少40%、削減30%的煉油業務、10年內將其年度低碳資本支出提高10倍、傳統油氣勘探團隊從幾年前的峰值700多人削減超85%到不足100人”等具體目標。
在新掌門人魯尼的領導下BP進行大刀闊斧的轉型措施,魯尼也被認為比業內任何一位同行都更積極地推動全面轉向清潔能源。但最終結果如何,資本市場給出了答案:自魯尼領導下BP于2020年2月改變戰略以來,其股東總回報率遠遠落后于其他大型石油公司。
▲BP自2020年改變戰略后股東回報率遠落后于其同行
如今,BP已于今年宣布重置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重新專注于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今年2月份,BP將“到 2030 年承諾的減排 35-40% ”縮減至 20-30%,將“到 2030年將化石燃料產量減少40% 的承諾”降至 25%。BP的環保業務負責人Anja-Isabel Dotzenrath表示BP正在審查其太陽能和陸上風電業務。
今年9月份,魯尼“意外”辭職。盡管BP表示該公司不會因前領導人魯尼的突然辭職而偏離其能源轉型戰略,但資本對市場是有記憶的,而且,與任何上市公司一樣,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要追求盈利,這是各大石油巨頭的共識。就在今年10月底,路透社甚至報道稱,石油巨頭BP“最近幾周與多家實體進行了談判”,擬在美國多個頁巖區塊組建合資企業。
相較于殼牌、BP等能源轉型的積極排,能源轉型保守派的石油巨頭則表現得更加直接。今年10月,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先后達成595億美元收購先鋒自然資源、530億美元收購赫思(Hess)。在這兩筆交易堪稱世紀交易的超級并購背后,是石油巨頭加深對化石燃料的承諾和依賴。
智庫InfluenceMap對五家 “超級大型”石油公司,包括BP、殼牌、雪佛龍、埃克森美孚和道達爾進行了分析。InfluenceMap發現這些公司的“綠色主張”與實際投資的比例大相徑庭,且其在可再生能源和碳捕獲方面的投資仍然占其總支出很小的一部分。
▲五大巨頭“綠色主張”(左邊)與實際投資(右邊)
InfluenceMap的分析師Faye Holder表示,自從俄烏戰爭引發了對天然氣的爭奪以來,“許多綠色公關已經被拋到了一邊”。他補充說,現在又回到了“公開宣傳石油和天然氣”,以此作為實現“能源安全”的一種方式。”例如,埃克森美孚針對其收購頁巖巨頭自然資源就著重強調此舉有助于美國能源安全。
無論是能源轉型積極派,還是保守派,這些石油巨頭已實際行動證明,只要石油和天然氣仍然保持巨大的利潤,企業就會繼續生產它。當然,全球能源轉型是大勢不可逆,各家巨頭種種行動并不代表其徹底拋棄或背離能源轉型,但步伐放緩也是事實。
此次殼牌裁員計劃中的低碳解決方案業務部門,其主要涉及殼牌旗下氫能出行運輸、工業脫碳相關業務。而氫能出行業務線是這次裁員的重災區,CCS及碳匯業務線則不受影響。這或許意味著,殼牌未來能源轉型的重心將更加偏向于碳捕獲與儲存以及碳匯業務,這也是保守派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在能源轉型方面重點布局方向。
2024(第八屆)中國潤滑油技術創新及行業發展論壇暨中國(廣州)潤滑油行業供應鏈產品與技術展將于2024年3月6日-8日在廣州召開!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2024(第八屆)中國潤滑油技術創新及行業發展論壇暨中國(廣州)潤滑油行業供應鏈產品與技術展將于2024年3月6日-8日在廣州召開!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