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統一股份全資子公司統一石化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據了解,近兩年先后公布的綠色制造名單總數約有數千家。
什么是綠色工廠?
廣義的講,綠色工廠旨在建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把綠色制造體系打造成為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的示范標桿,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領軍力量。狹義的講,綠色工廠指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
綠色制造名單發布之前,統一獲邀前往迪拜出席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以《統一低碳戰略實施分享》為題在大會首日向全世界呈現中國企業體系化的低碳發展經驗。
就其體系化的經驗來說,狹義的建成一座環評通過、環保達標的綠色工廠是遠遠不夠的。綠色工廠項目作為統一碳中和進程中的其中一項支撐,并非是碳中和任務的終點。統一在2021年實現碳達峰后,其目標仍是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將凈零碳排放的目標鎖定在2040年,遠早于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20年。
只有綠色工廠是不夠的
按照統一碳中和產業鏈戰略布局要求,建成綠色工廠的同時,一是要具備完善的碳中和產業路線圖及實現碳足跡核算,二是要建立可持續供應鏈的支持,三是要練就一身過硬的低碳文化推廣本領。
得益于較早的減碳意識,近年來,在ESG管理委員會不斷努力下,依據綠色低碳產品目標,統一所有產品都有其細分的減碳策略及路線圖。一方面,升級T-lab低碳科技實驗室,研發專利減碳技術,充分發揮研究院科研與技術優勢,為企業與產品注入減碳科技,打造減碳專利技術。另一方面,自2020年開始積極主動的按照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規定采取自愿減排措施以來,統一先后實施基于全球標準ISO 14064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核算與認證,ISO 14067的碳足跡核算與認證,通過ISO14046水足跡認證。其中,碳足跡與水足跡通過認證是指統一已經具備碳排放管理與水資源利用管理的雙重計量能力,根據碳中和協同機制,亦將為上下游企業實現節水、減排提供全面的協同指導。
另外,此前所通過的ISO 50001認證也正是國家倡導的有關節能降耗的管理體系,能夠協助統一按照能源管理體系標準建立分層次、分級及量化的能源管理體系,在產品研發、制造、銷售等流程中,能夠實現系統地優化能源性能,促進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目前,統一石化實現了100%的低碳產品都有碳足跡數據,70%以上的產品都是低碳產品。
2023年10月30日,統一綠色低碳供應聯盟正式啟動。該聯盟是在統一石化已取得中國首批ISO20400可持續采購標準體系認證基礎上,統一石化聯合上游多家供應商組建的自覺減排脫碳聯盟。聯盟通過選擇可持續的原料供應商和新型環保材料,減少上游采購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推動供應商開展碳排放第三方檢測,提供碳減排數據,建立低碳原料可追溯體系。
經過聯盟努力,一是基于LCA設計理念的喜瑪拉雅潤滑油產品系列率先成為去塑化的主打產品,率先采用環保紙盒包裝,內置的儲油袋可以完全回收并降解處理,實現100%回收利用,且生產工藝碳排放量較低。據了解,采用紙盒包裝可減少包裝材料碳排放超過70%。二是近期推出的降解桶采用PMU無機·生物降解材料成分與工藝,PMU材料是自然環境友好型綠色生態聚合物。相關降解報告顯示,779天自然厭氧環境降解90.3%,并以一定穩定速率在繼續降解。據統計,今年1月至11月期,統一石化減碳約91760噸。
在不斷的降碳減排去塑的同時,統一持續完善ESG管理體系,積極組織和參與公益活動,以各種方式傳播低碳知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開展ESG治理以來,統一與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共同發起“低碳供應鏈聯盟”,邀請諸多企業伙伴一同加盟、參與、共建低碳供應鏈,進一步推動低碳產品的開發與應用,打造行業綠色生態體系。同時,打造“統一低碳日”、“統一低碳積分”,倡議自己的員工、經銷商和客戶共同參加低碳公益活動。
2022年世界地球日,統一發布行業首個低碳節日概念產品——世界地球日特別版產品統一“告白桶”,受到青睞。2023年上半年,統一又先后發起并參與“地球一小時”、“統一低碳大會”等主題活動,還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擴容綠色低碳聯盟,號召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低碳發展之路。
為了讓消費者更加直觀的認識到使用低碳潤滑油產品能夠給地球降碳減排帶來的好處,除了明確該產品減排量數據、碳足跡,統一還將每桶低碳產品換算成植樹數量。例如:一桶18L的統一液壓油減碳量等于植樹1.9棵樹,據歐洲環境署網站公示數據顯示,一棵樹每年可以吸收22公斤的二氧化碳。
由此可見,全面推動合作伙伴、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和員工一起推廣低碳、創新、永續經營的生產、生活方式的統一,碳中和的對象已不再局限于市場用戶,通過四位一體的碳中和結構,已放大到對社會、對環境的全面服務。
為全球減排貢獻統一力量
就在綠色工廠清單發布的第二天,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一批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建成,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跡核算和標識在生產、消費、貿易、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顯著拓展,若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和碳標識實現國際互認。
有業內人士解讀,這一消息可視為對11月2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破紀錄——氣溫再創新高,但世界卻(又一次地)未能減少排放》的積極回應,以鼓勵企業加快減排進度,推動中國企業界在國家自主貢獻方面呈現更多的成果。
該報告指出,自《氣候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以來,國家自主貢獻方面的進展微不足道,要進一步推遲嚴格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將增加未來對二氧化碳清除的依賴,才能實現《巴黎協定》的長期溫控目標。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0月初,已有86天的氣溫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5°C以上,9月不僅是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還史無前例地高出之前紀錄0.5°C,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8°C。并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也在2022年創造了新的記錄。
當中國政府在2020年9月份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正式提出中國3060碳排放目標之時,統一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工作的一份子,早已將企業低碳戰略與國家雙碳使命、聯合國減排目標結合在一起。統一股份總經理李嘉表示,我們將繼續堅持企業自主貢獻之路,積極發揮聯合國契約組織成員企業作用,助力行業低碳轉型,擔當央企的歷史使命,努力為中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再貢獻“三十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