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中文字幕视频,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欧美日韩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综合Aⅴ,欧美日韩综合第一页

chinalubricant(微信號) | 官方微博 | 網站首頁 | 幫助 |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業界風云 正文
關注我們:

預計石油需求達峰后或將加速下滑

2024論壇
打印 RSS
字號:T|T
摘要:我國經濟呈現穩步復蘇發展態勢,擴大內需、新型工業化等戰略的實施,驅動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雙增長。
2023年,我國經濟呈現穩步復蘇發展態勢,擴大內需、新型工業化等戰略的實施,驅動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雙增長。作為化石能源的主力之一,石油消費何時達峰?新能源飛速發展對石油消費沖擊有多大?石油在未來扮演怎樣的角色?
 
本版專題對未來國內石油需求進行分析預測,以供借鑒。
 
預計石油需求達峰后或將加速下滑

主要觀點
 
●石油需求進入增長最后階段,預計“十五五”中期達峰,石油達峰后加速下滑。
 
●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2025年前后燃油車保有量即將達峰,推動交通燃料用油需求達峰后快速下降。
 
●交通燃料用油下滑是導致石油需求達峰后下降的主要原因,石油的原料屬性愈加強化。
 
●此輪化工超級擴能周期仍在延續,拉動中長期化工原料用油需求增長,遠期循環再生及二氧化碳資源化技術推動化工原料用油下降。


 
01 石油需求進入增長最后階段
 

 

2023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上年增長3.3%,達到55.9億噸標準煤。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于2030~2035年間達峰,峰值將突破62億噸標準煤,屆時非化石能源占比在30%左右。預計206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回落到56億~57.8億噸標準煤,與“十四五”后期相當。
 
作為基礎性能源之一,石油在支撐國民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我國石油終端消費約7.6億噸,對外依存度73.6%,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約18.8%。從消費領域來看,石油主要用于交通、石化、工業、建筑及民用等。在協調發展的情景下,我國石油需求預計2025~2030年在8億噸左右達到峰值,達峰后平臺期時間縮短,更快出現下降趨勢。
 
從中長期看,石油將從重要的交通燃料向必不可少的石化原料轉變,在我國一次能源中長期保持重要地位。石油作為原料,生產的乙烯和PX(對二甲苯)下游產品涉及生產生活方方面面。同時,石化高端新材料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如太陽能光伏中運用最廣、用量最大的是封裝用膠膜、背板膜,涉及EVA(醋酸乙烯共聚物)、POE(聚烯烴彈性體)、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多種材料;風電葉片中也涉及碳纖維和環氧樹脂等多種高端材料。此外,在建筑節能和光伏發電建筑等節能環保領域,高端新材料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比上年增長11.6%和12%,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8%和37.9%,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6%。截至2023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204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6.07%。預計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近4000萬輛,占汽車總量將超過10%。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導致燃油車保有量提前達峰。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仍有較大空間。2023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約3.4億輛,其中乘用車保有量達190輛/千人,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預測,我國乘用車飽和值在300~400輛/千人,較當前尚有較大增長潛力,未來10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將保持增長。按照人均GDP發展階段預計,汽車保有量將在2040~2050年達4.5億輛峰值。2040年后,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步普及,智能出行方式將極大提高車輛使用效率,人均汽車擁有量或將減少,屆時車輛總保有量將呈現下降趨勢。
 
新能源汽車發展遠超預期。2023年,我國中東南沿海部分省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50%。預計2025年,動力電池系統成本有望較當前再下降近30%,乘用車基本實現油電平價,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有望超過40%,保有量近4000萬輛。預計2030年銷量滲透率逾50%,2045年進一步提高為接近100%。
 
燃油車保有量即將達峰導致交通用油需求飽和。2023年燃油車保有量約為3億輛,預計2023~2030年燃油車保有量維持在3億輛左右平臺期,未來或將僅有約1000萬輛增量空間。預計交通燃料用油需求在2025年前后達到4億噸峰值。其中,占交通用油約80%的道路用油,受電氣化影響率先達峰,并在達峰后快速下降,預計2060年僅保留部分城際物流柴油重卡。

03 石油需求趨勢演化的四個階段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不斷超出預期,2021年滲透率為13.2%,2022年則達到25.6%,提前3年達到“十四五”規劃目標值,2023年為31.6%,2025年將進一步提高至40%。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導致石油中的交通燃料用油需求下降時間點來得更早。
 
石油需求趨勢演化呈現四個階段的特征:當前到2026年前后為“達峰期”,石油消費峰值約8億噸,年均增長1%~2%;2027~2030年為“平臺期”,石油消費保持在8億噸左右,年均降低約1%;2031~2040年為緩慢下降期,石油消費量年均降速約2%;2041~2060年為快速下降期,年均降速4%~5%。由于石化和遠程運輸領域較難完全實現去油化,因此2060年石油仍有2.8億噸左右的需求量。
 
達峰期(2026年前后) 未來3到5年將處于石油需求增長的最后階段,石油需求年均增長1%~2%。隨著燃油車保有量的增長,交通燃料用油需求絕對量仍在緩慢增加,但占石油消費比重由50%緩慢降為48%左右。同時,該時期仍處于化工超級擴能周期內,乙烯、PX、PDH等大量化工裝置投產,拉動化工輕油及液化氣等化工原料用油持續增加,占石油消費比重由23%提高至28%。
 
平臺期(2027~2030年) 石油需求維持在8億噸左右,持續時間縮短。在這一時期,新能源汽車影響由量變到質變,燃油車保有量達峰,交通燃料用油緩慢下降,占石油消費比重降為44%左右。同時,盡管投產節奏放緩,但化工下游裝置投產仍在持續,拉動化工原料用油占比大幅提高至33%。
 
緩慢下降期(2031~2040年) 處于交通用油下降及化工用油增速放緩雙拐點,石油需求年均下降2%左右?;ぴ嫌糜托枨蟮脑鲩L,減少了交通用油需求下降對石油需求的影響。該時期化工原料用油需求將超過交通燃料用油需求,二者占石油需求比重分別為44%和37%。
 
快速下降期(2041~2060年) 我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消費品需求逐步飽和,加之綠氫、循環再生、二氧化碳資源化等技術突破,對石油替代明顯加快,石油需求快速下降,年均降速4%~5%。2060年,石油主要用于化工原料,同時仍有部分航空和水運用油需求、少量道路瀝青和潤滑油用油需求。
 
04 化工超級擴能周期仍在延續


 
伴隨煉化產業政策放開及“油轉化”浪潮,我國化工規??焖僭鲩L,成為全球最大的乙烯和PX生產國。2023年,我國乙烯產能達到5277萬噸/年,“十四五”期間將新增乙烯產能3357萬噸/年,遠超過去10年新增的1978萬噸/年產能;2023年PX產能4251萬噸/年,“十四五”期間將新增PX產能1922萬噸/年,超過過去10年新增的1815萬噸/年產能。下游裝置的擴張帶動化工原料用油消費增加。
 
國內大宗化學品市場呈現階段性拐點特征:一是疫情導致我國經濟修復或將經歷較長時間,加之制造業產業升級,部分化工品需求轉移至東南亞地區,中期來看大宗化學品消費由8%~10%的高速增長明顯回落為3%~4%的中速增長。二是化工裝置投資節奏與終端消費變化并不匹配,2020年后開啟的我國史上最大的化工裝置擴能潮或將持續至“十五五”中后期,導致通用化學品呈現全面過剩態勢?;ぽp油缺口將持續擴大,一體化企業需要加快流程優化和資源統籌。石化工業已經由過去拼規模經濟步入“低成本+高附加值+綠色化”綜合競爭力的時代。
 
乙烯當量消費飽和值或將在2035年前后到來。從宏觀看,中長期我國經濟處于3%~5%的中速增長期。從產業看,“碳壁壘”等政策倒逼塑料再生循環技術快速發展,國際貿易爭端導致產業轉移由勞動密集型逐漸向資本密集型延伸,國內房地產業由黃金擴張期進入更新置換期。綜合判斷,預計2035年前后我國乙烯當量消費規模在8200萬~9000萬噸(人均58~65千克,當前人均43千克)。
 
依靠循環再生及二氧化碳資源化技術減少化工用油。當前國內塑料回收率約30%,全部為物理回收。預計2030年在45%~50%,受制于化學回收技術不成熟,絕大部分依然是物理回收。2060年將提高為70%~80%,其中物理回收和化學回收路線各占一半。2023年9月,盛虹石化1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綠色甲醇-新能源材料”項目投產,二氧化碳資源化技術正走向工業化。但綠氫成本高是關鍵制約因素,綠氫價格需降至5000元/噸以下,或者碳匯價格提高至600元/噸,該技術將實現與煤制甲醇平價。
2024(第八屆)中國潤滑油技術創新及行業發展論壇暨中國(廣州)潤滑油行業供應鏈產品與技術展將于2024年4月11日-12日在廣州召開!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中國潤滑油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潤滑油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