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承壓之下,一方面是修理廠艱難經營,想盡辦法拓客、優化業務結構。
另一方面是假貨橫行,不法商家利用車主追求“性價比”的心理,在線上兜售仿冒油品。另外攛掇少部分修理廠,利用“尾貨清庫存”、“工廠低價系列”說辭混淆視聽。
盤點近3個月來已經公布的11起假機油案件,累計涉案金額1.2億,其中至少9起和電商平臺有關,以至于業內流行“電商買不到真機油”的說法。
電商平臺售假引發的“信任危機”,也讓大量修理廠無辜躺槍。車主網上下單圖便宜,修理廠提供安裝想賺工時費,殊不知“禍根”已然埋下。
深挖假潤滑油品牌重災區,電商成分銷“最后一公里”
整理最近3個月以來的案件,廣東“上億假機油”案實屬轟動,嫌疑人被依法處置,但事件風波并未平息。
最核心的問題便是,如此規模的假機油,最后都流向了哪里?
我們從該案件中警方披露的信息入手分析:
首先是生產,嫌疑人伍某從2022年起,便在廣東肇慶的廠房內進行制假生產,每公斤7~8元的原油,經過簡單提煉之后,灌裝至多個知名潤滑油品牌的機油桶內,所采購的產品包裝及防偽標簽一應俱全。
接下來是分銷,整個案件中,僅嫌疑人伍某,就通過“淘寶”、“抖音”、“快手”等渠道,發展出上百名“經銷商”,這些“經銷商”分散至全國各地,招搖至修理廠推銷,并留下大量“樣品”,希望拉攏修理廠合作。
最后是零售,經警方偵查,該窩點所生產的假機油已經流向全國二十余省市,處于售假鏈條末端的嫌疑人,多采用“打游擊”的方式,在電商平臺、社交平臺、乃至二手交易平臺,向散客車主“出貨”。其打出的幌子,也多是“竄貨”、“代工廠直發”等低價說辭套路,期間也向車主“科普”渠道知識,在騙取車主信任之后,甚至誘騙車主“囤貨”。
可以發現,從制假窩點向外批發,到分銷團伙零售出貨,電商等線上平臺成為其重點選擇。一方面是傳播范圍更廣,大客散客都有話術預案;另一方面是查處風險更低,“清抹信息,關店跑路”是基本操作。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近3個月的11起案件中,涉及電商的就有9起,純粹借助電商分銷的也有2起。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假機油團伙極力拉攏修理廠,但越來越多的修理廠,配合打擊制假售假行為。
如“上億假機油”案中,修理廠因價格生疑,經油液檢測之后,向警方發起舉報;天津涉案1000余萬的假機油案件中,修理廠主動提供破案線索。
正品600,假貨100,潤滑油漲價暴利驅使不法潤滑油經銷商“鋌而走險”
“有正品就有假貨”,這是市場中一直存在的貓鼠游戲。
品牌廠家不斷提高自身的防偽手段,而造假窩點也在打磨“像素級”復刻的本事。
在近期披露的假機油制造銷售的案件中,機油瓶身、標簽乃至發貨紙箱的全套包裝儼然形成完整鏈條。而這一采購環節,瓶身紙箱等包裝物的代工廠并不完全知情。
這也意味著諸多假機油案件背后,存在大量復雜的利益關聯,即少部分不良潤滑油經銷商參與到制假售假的環節中,利用身份騙取代工廠的信任,又為假機油提供“背書”,真假摻賣,蒙騙車主和修理廠。
近年來,各大潤滑油品牌陸續更新防偽驗證手段,這也直指此前造假案中,令車主和修理廠防不勝防的“模仿”。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查驗正品的“李鬼”網站。制假窩點復刻官方查驗網站的內容頁面,甚至為假機油設立“出場編碼”,所鉆的漏洞就是少有人懂得,且重點關注網站網址的后綴。
事實上,“暴利”始終是假機油案屢見不鮮的核心原因。
在所盤點的11起案件中,廣東造假窩點“出廠價”僅為45元,以100~120元的價格批發給“經銷商”,而正品則需600元;
湖北造假窩點以每瓶20元的成本,按130元售假;
江蘇售假鏈條以300元的價格,出售正品需800元每桶的仿造品......
不難發現,這些制假窩點動輒6、7倍,分銷團伙2倍打底的利潤,引誘各色人員鋌而走險。
而車主使用假機油出現售后問題,在權責梳理上也難以裁定,也為制假售假鏈條提供了遮掩。
這也催生出修理廠的反抗,即縱容假機油泛濫,只會加重車主對從業者的猜忌。對于普遍存在重資產的修理廠而言,門店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竭澤而漁”帶來的危害相當明顯。
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各電商所追求的“性價比”有著最直接的吸引力。但在車后市場,受產品特殊性所限,這一理念很難復制粘貼。
在車主看來,電商平臺購買衣物、數碼等大宗商品早已輕車熟路,此前對數碼類“次大件”產品的存疑也正在消解。這也導致車主們出現了短時間內難以扭轉的消費慣性,如此前關于“自帶配件車主是否越來越多”的調研中,60%以上的修理廠投票稱“是”。可以預見,假機油案件頻發短期內難以消解。
或許正如一位修理廠老板所言:“車主現在的固執也是好事,碰過釘子之后,自然就知道什么叫‘省小錢花大錢’,到那時,修理廠甚至都不用費口舌勸解”。(資訊來源:AC汽車)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