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基地一期項目部分裝置
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下,國內低碳產業正在快速成長,對石油石化行業的下游需求產生影響。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國內成品油需求受到壓制。根據有關測算,國內柴油需求已處于達峰后的下降期,汽油需求也將于2025年前后達峰,石油產品整體需求可能在“十五五”初期達峰。倘若沒有新的增長點,我國石油需求可能會從“十六五”初期開始下降。
在此背景下,煉油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勢在必行。目前,我國煉油轉型實踐大致可分為“油轉化/油產化”“油轉特”兩部分。隨著化工產能迅速擴張,國際與國內產品盈利性均面臨階段性不足。在面臨“油轉化/油產化”挑戰的當下,“油轉特”正受到行業內的更多關注。“油轉特”指逐步增加煉廠加工原油直接生產潤滑油基礎油、白油、硫黃、瀝青、石油焦等特種產品產量占比。在眾多特種產品中,特種油的價格處于相對高位,可從盈利角度為石油化工企業做補充。本版從市場發展的角度分析潤滑油脂、橡膠增塑劑、白油、輕質白油等四大類國內特種油產品需求走勢(本版提到的“特種油”不包含燃料油),明確“雙碳”目標下特種油的產業定位,并提出煉油企業進一步發展特種油業務的方向。
全國特種油需求中長期內將保持穩定增長
2015~2030年我國特種油需求發展趨勢
總體而言,特種油具有應用廣、原料復雜等特點。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特種油應用范圍包含十余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涉及近百個細分應用領域。每個應用領域對特種油指標的要求都不相同,進而導致市場客戶集中度低、需求(性能、數量)差異大,產品定制化程度高,對上游供應企業提出了挑戰。
盡管需求差異較大,全球石油化工企業仍堅定發展特種油產品,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部分特種油產品價值與盈利性高,部分產品售價每噸可達幾百萬元,是石油石化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立足點;二是部分特種油產品市場“卡脖子”程度高,其中不乏國家大力發展的高新產業等,具體應用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光通信、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特種油產品既是世界強國在信息技術革命領域爭奪的制高點,也是國家安全領域絕不可忽視的關鍵一環。三是特種油產品涉及應用較廣,整體需求不易受到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可在中長期保持穩定增長。
過去,受生產工藝、消費稅政策等因素影響,部分特種油產品實際應用與生產初衷不盡相同,一度擾亂了下游市場。2023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部分成品油消費稅政策執行口徑的公告》后,市場亂象得到了有效管控,特種油產品與成品油界限更加清晰,促進了行業平穩發展。總體來看,國內特種油年需求量近年來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810萬噸增至2023年的1130萬噸,年均增速達4.4%。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發展,雖然未來特種油需求面臨結構性調整,但國內市場總量仍將維持增長,預計到2030年,我國特種油需求量達1313萬噸,較2022年增長19.7%。
潤滑油脂:新興產業帶來新要求、新機遇
原料方面,“十三五”是國內潤滑油基礎油質量升級的關鍵時期,2018~2020年,國內基礎油新增產能逾470萬噸/年,其中70%以上都是Ⅱ類基礎油,2023年各類基礎油總產能已逾1400萬噸/年。在產能高速擴張下,Ⅰ類基礎油正在加速退市,市場已改為以Ⅱ類基礎油為主導。隨著基礎油產能大幅擴張,國內產品對進口產品的替代亦在加速,2023年基礎油凈進口量較2015~2020年年均凈進口量減少100萬噸。除此之外,Ⅲ(+)類基礎油和PAO(聚α-烯烴)合成基礎油的國內生產也在加速,特別是Ⅲ(+)類基礎油,數家煉廠均有實際投產或規劃,未來Ⅲ(+)類基礎油與PAO基礎油仍將錨定高端應用市場。隨著高端添加劑的國產化加速,2023年添加劑凈進口量亦有明顯下降。
產品方面,“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環保要求逐步升級,加之工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導致傳統行業對潤滑油脂產品質量的要求愈加嚴格,產品換油周期也隨之延長,潤滑油脂的總體需求已進入平臺期,預計“十四五”“十五五”時期國內市場總規模將保持在620萬~650萬噸/年。
以需求結構劃分,潤滑油脂需求可劃分為工業用潤滑油、交通用潤滑油、潤滑脂三大類,其中潤滑脂需求變化不大,通常在40萬噸/年左右,未來市場需求主要受工業用潤滑油、交通用潤滑油影響。工業用潤滑油方面,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部分主要工業用潤滑油增長空間受限,未來需求將保持平穩態勢。與此同時,隨著未來工業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智能化、全自動工廠及機器人逐漸普及,工業用潤滑油需求存在進一步增長的可能。
交通用潤滑油方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影響未來交通用潤滑油需求的核心要素。在國家“雙碳”目標的有力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23年市場滲透率達31.6%。汽車行業正在由傳統的發動機驅動轉向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及燃料電池汽車(FCV)等方向。針對不同動力組合,目前純電動乘用車和純電動商用車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是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而混合動力技術兼具便捷補能和節能使用的優勢,在油耗限制、排放升級以及“雙積分”政策的拉動下,混合動力汽車將會成為商用車領域的主要技術路線之一。據估計,2022~2030年,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占汽車年銷量的比例將持續快速上升,至2030年,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年銷量或將分別超過1000萬輛、1300萬輛,分別占汽車年銷售總量的24.9%、36.3%,各類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61.2%。其中,由于純電動汽車不再使用機油,預計2030年以后交通用潤滑油需求將承受下行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帶來了新機遇。一方面,相較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潤滑指標要求有所不同,并且其電驅動系統增加了部分潤滑需要;另一方面,國產品牌新能源汽車正在高速發展,為國產潤滑油品牌的市場拓展帶來新機遇。2023年,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1459.6萬輛、市場份額達到56%,而我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則高達77%。在傳統汽車領域,國產潤滑油品牌受限于汽車品牌等原因占有率相對較低,而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則為我國潤滑油品牌提供更多的市場機遇。
此外,新興行業的潤滑油脂需求正在逐步擴大,特別是隨著我國風電、光伏、儲能、半導體等新興行業的發展,高端潤滑油脂產品需求或將有較快增長。
橡膠增塑劑: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橡膠增塑劑是指為改善橡膠的彈性、柔韌性、易加工性、易混煉性等特性,在橡膠生產加工過程中填充的一種重要助劑,按照礦物油分子結構、組成不同,可分為芳香基增塑劑、環烷基增塑劑、石蠟基增塑劑三類。根據所填充橡膠類型及橡膠應用領域的不同,橡膠增塑劑種類、指標、填充比例也不同。由于石蠟基橡膠增塑劑尚無統一標準,在實際消費中往往參照白油指標進行統計,2023年國內用于橡膠填充的白油需求逾30萬噸。
國內橡膠增塑劑需求與橡膠產業高度相關。隨著近年來橡膠產業的發展,我國橡膠增塑劑(芳香基、環烷基)消費量已由2015年的106萬噸增至2023年的173萬噸,國內總產能逾430萬噸/年。根據未來不同品種、不同領域橡膠產量增長情況及相應增塑劑填充比例預測,2030年我國橡膠增塑劑需求將逾210萬噸,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同時,橡膠增塑劑產品受下游政策的影響較大,密切關注橡膠行業的新政策、新要求對煉化企業意義重大。例如,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對多種多環芳烴致癌物的限制要求,我國近年來也有相關標準出臺。我國作為橡膠、輪胎出口大國,環保型芳烴增塑劑一度掀起投產熱潮。
白油:向高端化、大黏度方向發展
中低黏度白油作為部分企業違規調和成品油出售的原料之一,受到行業關注。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23年6月30日發布的《關于部分成品油消費稅政策執行口徑的公告》要求,部分工業白油(5、7、10、15、22、32、46號)將按照溶劑油征收消費稅,徹底終結了“白油”作為少數企業非法牟利手段的亂象。
據統計,2023年國內白油市場合規需求逾150萬噸,年均增速逾12%。從白油的消費分布來看,征收消費稅的中低黏度工業白油主要涉及價值較低的化纖油劑、橡膠增塑劑等行業應用,占白油總消費的六成左右。隨著征收消費稅后的價格上漲,中低黏度白油的盈利水平將受到進一步抑制。未來,白油產業應向以高端化、大黏度為主的方向發展,化妝品級白油、食品醫藥級白油及部分大黏度產品生產門檻相對更高,并且部分應用涉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需求增速相對較快,能為生產企業提供盈利保障。預計至2030年,國內白油需求將增長至240萬噸以上,2022~2030年年均增速逾6%。
輕質白油:憑借環保性逐漸替代普通溶劑油
2015~2030年我國溶劑油類產品供需情況及預測
整體而言,溶劑油類產品具有品種多、應用領域廣、總需求量相對較低的特點,在食用油加工、農藥、香料、醫藥、化妝品、殺蟲劑、橡膠、膠黏劑、金屬加工等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市場上在售溶劑油品種逾200種。受市場發展、國家標準修訂升級、進口溶劑油與國產溶劑油牌號不統一等因素影響,目前的溶劑油牌號有時會給人目不暇接的感覺。但從環保性出發,溶劑油類產品可簡單劃分為普通溶劑油與芳烴含量較低的輕質白油。
輕質白油又稱混合脫芳溶劑油或D系列溶劑油,可在大部分領域替代普通溶劑油,并且更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的發展方向。在我國環保法規趨嚴的背景下,安全清潔的輕質白油正高速發展。截至2023年,我國輕質白油產能達330萬噸/年以上,是2015年的2.76倍;輕質白油年產量達150萬噸以上,是2015年的2.85倍。隨著2023年我國消費稅新政發布,輕質白油成本相對上升,預計未來擴能速度將放緩,以環保性產品逐漸替代普通溶劑油存量市場為主。
2015~2023年,我國溶劑油供應市場整體呈現增長趨勢,總體產能從660萬噸/年增為950余萬噸/年,年均增速約5%。與之相比,溶劑油類產品總需求增長則相對緩慢。預計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溶劑油類產品供應過剩的局面將會持續存在。與此同時,隨著普通溶劑油市場不斷整合、洗牌,環保政策日趨嚴格,加之市場過剩嚴重、利潤空間收緊導致煉廠生產積極性降低,普通溶劑油產能和產量均呈現下降趨勢。預計未來10萬噸/年以下的普通溶劑油小裝置或將加快產能淘汰。根據溶劑油需求發展與環保替代趨勢研判,預計2030年輕質白油產量將逾220萬噸,較2022年年均增長約6%,溶劑油市場整體競爭壓力有所減緩。
特種油市場發展應注重差異化布局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驅動下,特種油品依舊會在社會與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從市場層面分析,特種油產品應用范圍廣,橫跨傳統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不僅未來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而且是中國工業體系保持完整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國民經濟自主化發展的關鍵一環。同時,部分特種油產品盈利性很高,加之下游涉及領域多,總體需求抗跌性、抗風險性較強,未來可以作為石油化工企業長期盈利的突破點和后備軍。
對于煉油企業而言,建議從三個方面考慮特種油的長遠發展:一是布局調整,由于特種油需求具有差異化、定制化特征,并且市場規模較成品油差距較大,不應一味套用發展大宗產品的思路發展特種油,生產規劃切忌盲目“求大”,應以市場為導向、原料為基礎,進行差異化布局。并非所有企業都要加大特種油生產規模,應根據細分市場與原料的情況,企業確定自己的發展重點。二是加強技術研發,既應針對目前高端、“卡脖子”的新產品進行研發,又要注重下游的要求變化,對現有的產品進行升級換代的研發,同時也應重視環保轉型的趨勢,從節能、降碳、脫硫等角度開展研發。三是完善營銷模式,根據產品市場特點,選取適宜的營銷方式。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