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工是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7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能源局九部門聯合發布《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針對我國精細化工產業面臨的諸多難題,《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性策略。本版分析了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并就《方案》的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多維度全方位加快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精細化工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將精細化學品與化工新材料統一納入精細化工范疇,多了化工新材料這一重要領域,大大拓寬了傳統精細化工的邊界。《方案》還明確提出總體思路和總體目標,即到2027年,石化化工產業精細化延伸取得積極進展。培育5家以上創新引領和協同集成能力強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5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建20家以上以精細化工為主導、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在具體實施路徑上,提出了六項行動和五項工程,主要涵蓋產業延鏈提質、技術攻關、安全綠色技術改造、中試平臺等創新體系的構建、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集約化發展布局等。
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針對我國精細化工產業鏈高端化延伸不足、精細化率低的問題,《方案》中提出“一個行動”和“兩個工程”,即“實施有效供給能力提升行動”和“產業延鏈工程”“產品品質提升工程”,以促進傳統產業鏈轉型升級,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首先,《方案》對傳統產業鏈包含石油化工、煤化工、鹽礦化工及生物化工等領域的延鏈產品進行了描述。石油化工產業鏈要重點做好烯烴、芳烴的利用,發展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聚氨酯、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膜、專用化學品、高性能膠黏劑等八大類產品。這些產品絕大多數屬于化工新材料范疇(高端聚氨酯可劃分至化工新材料的彈性體和專用化學品,高性能膠黏劑可劃分至專用化學品)。此外,煤化工里涉及的可降解塑料、生物化工里涉及的生物基單體、鹽礦化工里涉及的氟硅樹脂和氟硅橡膠等分別屬于化工新材料里的可降解材料、精細化工及其單體,以及高性能氟硅材料領域。因此,《方案》中提到的傳統產業鏈向高端化延伸的核心是推動化工新材料的發展。石油化工行業的產業鏈延伸是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涉及的化工新材料市場份額占化工新材料總需求(按重量統計)的90%以上。生物化工里的生物基產品是對現有化石基材料的有效補充,是綠色低碳的重要發展方向。
其次,在精細化學品領域,《方案》中提出促進優勢產品提質。我國精細化學品數萬種,其中,農藥、染料、涂料、顏料等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專用化學品也是重要的細分賽道。盡管我國這些優勢產品產量可觀,但都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質量穩定性欠佳。針對這些問題,《方案》指出在新能源、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需求的推動下,通過使用新技術、新材料促進這些產品的提質(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并通過定制化服務及提供解決方案等新合作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培養客戶黏性。這種定制化服務可使研發產品與客戶需求精準對接,是與下游客戶“長期綁定”的有效方式。2001年,巴斯夫定制化產品及解決方案等直接面向客戶的業務占總銷售額的50%,2020年,這一數值已提升至70%。
技術革命性突破
我國高端精細化工產品進口依存度高,尤其是自主研發的技術較少。《方案》提出,要圍繞熱點需求,引導精細化工企業與專用設備制造企業、軟件開發企業實施供需結對攻關、協同創新,開發微通道反應器、特種分離設備等,以加快關鍵產品的技術攻關。
此外,鑒于很多精細化工產品及原料都屬于危險化學品,《方案》提出“實施安全環保技術改造行動”,鼓勵精細化工企業實施安全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并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推進綠色產品(工藝)、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的開發與創建。
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
我國精細化工企業整體創新能力弱。中試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由于中試平臺建設需要場地設施、軟硬件、技術和人才隊伍的全方位支撐,成本高昂,導致眾多中小企業因資源有限而難以獨立承擔建設任務。即便是由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的中試平臺,也常因開放性不足的問題,使這些寶貴資源未能充分惠及中小企業,限制了這些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化方面的參與和利用。據統計,當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僅有37.3%開展了研究與試驗活動。《方案》提出“實施創新體系完善行動,建設共性技術中試平臺,同時促進上下游協同創新”。這就要求精細化工企業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化布局,推進分離純化等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的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推進中試項目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提到的很多共性技術平臺屬于分離純化技術,說明分離純化技術對精細化工的發展至關重要。此外,還要引導精細化工龍頭企業聯合相關企業、高校、院所等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促進上下游協同創新。
我國精細化工企業散、小、亂,行業集中度低,需要龍頭企業引領示范和集約化管理。從技術視角看,中等程度競爭的市場結構有利于技術創新。國內過于扁平化的行業結構,缺乏龍頭企業對行業發展的引領。《方案》提到的“實施強企育才行動”明確指出,培養壯大龍頭企業,推動大型石化企業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升級需要,加大高端產品關鍵技術攻關,通過戰略合作、兼并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提升產業鏈控制力。國外的巴斯夫、杜邦、三菱化學等化工企業同時也是精細化工企業龍頭,這些企業在行業內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而我國大宗化學品龍頭企業與精細化學品龍頭企業基本處于分化狀態。大型石化企業應該提升精細化率,將配套中小企業納入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培育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企業。此外,《方案》提出“實施產業布局優化行動,打造產業集群集約發展工程”,除了提高化工園區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水平,還鼓勵化工園區圍繞主業特色,推進基礎化工原料生產企業與精細化工企業聯合布局,促進產業協同耦合、資源循環利用、能源梯次利用。巴斯夫和萬華化學著名的“一體化戰略”就是從基礎化工原料將產業鏈延長至各種精細化工產品,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同時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此外,針對我國沿海精細化工產能趨于過剩、內陸發展不足的問題,《方案》指出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化區域產業轉移合作,引導地方科學謀劃延伸精細化工產業鏈,推進打造細分領域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形成東中西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最后,《方案》在保障措施中提出,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部門協同和聯動;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協同財政、金融等多領域政策,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三要優化服務保障,激勵企業研發投入,完善產品標準體系,提升測試評價能力。
總之,我國發展精細化工產業任重而道遠。大型石化企業要結合自身產業鏈的優勢,充分利用金融助推器的作用,努力延鏈提高自身精細化率。在此基礎上,通過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等資本運作手段,積極參股收購,加大跨領域、跨行業、跨企業、跨所有制的專業化整合力度。加強與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合資合作,協同互補、優勢互補。帶領中小企業一起向規模化、園區化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在安全方面,要重視生產的綠色化,并通過智能化助力相關技術攻關。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構建中試平臺基地,為更多中小型企業提供成果轉化基地。同時將產業鏈盡量延長,向精細化方向延伸;通過定制化、提供解決方案等模式,與下游企業緊密配合,上下游企業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協同發展,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精細化工是生產精細化學品工業的簡稱,與傳統化工產業相比,具有產量小、種類多、附加值高、更新快、壟斷性強、生產靈活、技術密集等特點。同時,精細化工產品要求純度高、質量穩定。此外,精細化工產品生產流程冗長,包含多步單元反應,原料組成復雜多樣。
精細化工產業是石化行業和國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精細化率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化學工業發達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已成為全球化工行業結構調整、產值提升與經濟效益增長的關鍵戰略方向。
我國精細化工產業起步較晚。盡管多年來在國家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下,精細化工產業已取得長足發展,但依然面臨多重挑戰。
第一,產品結構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水平,產業鏈高端化延伸不足,精細化率遠低于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也不夠穩定。在特種涂料、膠黏劑、化學試劑及高效制劑等自主創新領域,與發達國家差距顯著。尤以電子化學品領域為甚,高端產品進口依存度在80%~90%,嚴重制約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第二,我國精細化工產業創新水平低,核心競爭力不強。例如,我國生產全球50%以上的農藥原藥,但在全球超過600種的農藥原藥品種中,我國原始研發的品種只有幾十種。
第三,我國精細化工企業存在“小、散、亂”問題,行業集中度低。《2022年中國精細化工產業最具競爭力企業50強》榜單中,以民企、外企居多。相比之下,美國的埃克森美孚、陶氏、杜邦,歐洲的巴斯夫等化工企業,不僅在大宗產品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而且在精細化工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和行業引領力。
第四,我國典型下游行業,如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配件、紡織、日用化工品等在沿海地區較為集中,精細化工產能趨于過剩,而內陸卻發展不足。
行業步入標準化、規范化、高速發展新階段
之前,我國對精細化工并沒有精確定義,而且分類難以達成統一標準。直至2024年5月16日,中國化工情報信息協會發布《精細化工產品分類》團體標準,我國對精細化工分類有了較為精確的產業邊界。
該文件指出,精細化工產品是以基礎化學原料、化學制品或天然物質等為原料,經化學、物理或生物技術的精密細致加工,制成具有明確化學結構、特定配方組成或專用功能效果的化學制品(含專用化學品)。該文件還將精細化工產品分為農藥、染料、涂料、顏料、化學藥品等37個大類,并對每個大類產品涵蓋的子類產品進行了精確界定。不久后,《方案》出臺。兩份文件的相繼出臺,使我國在精細化工領域的定義、分類及發展實施方案方面獲得了明確的文件支撐,標志著我國精細化工行業步入標準化、規范化、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抓住機遇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我國煉化產業規模已居于世界首位,“大而不強”和“結構性過剩”的問題長期存在。精細化工產業雖歷經40余年發展,但專業化、系列化、規模化發展不足,競爭力存在顯著差距;高端產品開發分散,系列化產品不足,難以打造突出的產品系列或產品線。《方案》的發布,從產業接續性、產品創新性、技術突破性、布局合理性等角度,致力于幫助煉化企業補齊產業鏈短板,增強有效供給、開展技術創新,為煉化行業通過高質量發展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指明了方向。
在“雙碳”目標約束、需求結構轉型和效益的壓力下,未來,煉化企業須加快精細化工領域的布局。一方面,“雙碳”目標約束下的產品結構化變革加速,基礎產品過剩壓力持續存在,煉化行業調整產業結構需求日益急迫;另一方面,煉化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實現清潔生產、綠色發展,帶動產業價值鏈的提升。
為實現向精細化工領域的布局,一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優化產能結構。加快裝置調整和設備改造,向附加值高、需求增速快、盈利高的業務方向和產品聚焦。二要促進上下游協同創新,加快產品落地。特別是產業鏈龍頭企業要引領和強化全產業鏈多方位合作,聯合相關企業、高校、院所等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協同攻關、驗證和應用。三要貫徹“市場導向”理念,挖掘客戶需求,強化新產品、新技術特色服務。四要加快人才培養和創新激勵,優化管理考核激勵機制,加大研發投入,企業協同高校加強精細化工等領域學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五要立足綠色發展理念,聚焦過程節能,通過改良生產工藝、升級技術設備、發展循環經濟等,降低精細化工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六要協同推動精細化工產品相關標準出臺,明確技術路線及做好綠色產品認證,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及認證體系建設。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