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關于全球石油市場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近90萬桶/日,而2025年則將增長近100萬桶/日。這一增長幅度較2022至2023年間疫情后時期約200萬桶/日的增長明顯放緩。中國作為全球石油需求的重要市場,其需求增速減緩被視為根本原因。2024年與2025年,中國將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比例僅為20%左右,相比之下,2023年這一比例接近70%。
9月份,全球石油供應量出現顯著下降,暴跌64萬桶/日,降至10280萬桶/日。這一波動主要由于利比亞的政治動蕩影響了該國的石油生產和出口。此外,哈薩克斯坦和挪威的油田維護工作也導致了產量的下降。隨著供應的減少,2024年和2025年非OPEC+國家的石油供應量預計將增加約150萬桶/日,其中美洲地區將占據80%的增幅。
在煉油方面,9月份全球月平均煉油利潤率驟降至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由于汽油、航空燃料和柴油的價差惡化。盡管原油價格在市場相對緊俏的環境下有所回升,煉油廠依然面臨嚴峻的盈利壓力。因此,2024年全球原油加工量的預估進一步下調18萬桶/日至8280萬桶/日,而2025年的預估則下調21萬桶/日至8340萬桶/日。
全球煉油廠利潤率自春季以來一直低于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尤其在夏末和初秋期間更是急劇下降。根據“3:2:1”裂縫擴展的計算模式,煉油利潤的持續低迷令多個煉油廠面臨停產或減產的困境。今年9月,煉油廠月平均利潤率降至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現象與疫情早期相似,主要因運輸燃料需求大幅減少所致。
縱觀美國市場,煉油產能的減少與石油產品需求的復蘇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煉油利潤率的提升。然而,近期情況卻出現逆轉,尤其是在制造業活動減少、以及越來越多的生物燃料替代傳統石油基柴油的背景下,餾分燃料油的需求顯得尤為疲軟。今年6至9月,美國餾分燃料油供應量較去年同期下降6%,較2019年下降8%。與此同時,汽油和航空燃料的消費水平亦低于2023年同期,較2019年的水平則下降6%。
不僅在美國,歐洲及中國經濟放緩同樣導致石油產品需求低迷。此外,電動汽車、生物燃料與液化天然氣在卡車運輸中的普及,進一步減少了亞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石油消費。
煉油廠的盈利能力還受到全球新煉油產能的沖擊。科威特的Al Zour煉油廠、阿曼的Duqm煉油廠以及尼日利亞的Dangote煉油廠等新建煉油設施的投產,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競爭壓力。為應對利潤低迷,部分全球煉油廠減少了煉油運行,一些位于歐洲的煉油廠已宣布關閉或減產計劃。
總之,國際能源署最新的石油市場報告反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的放緩與煉油利潤的持續低迷,尤其是在中美及歐洲市場面臨壓力的背景下,未來石油市場將如何演變值得關注。隨著新興煉油產能的投產和需求結構的轉變,全球石油行業正步入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時代。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