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預計到2013年,中國原油消費量將超過5億噸;未來5年,國內原油需求仍將保持一定增速。常規油氣的替代能源在中國的商業化生產尚待時日。因此,“海外原油進口”仍是保障我國能源供應安全的主要途徑。
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統計,2012年10月我國原油進口量達到2367.8萬噸。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安曼為10月我國前三大原油進口來源國。而統計2012年年初至今的數據,沙特、安哥拉及俄羅斯占據了前三位。我國十大原油進口來源國中,中東占據六席,非洲安哥拉,俄羅斯,南美委內瑞拉及中亞的哈薩克斯坦都是我國海外原油供應的重點來源地。
中東仍將是最大原油來源地
原油儲量占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一半以上,提供世界1/3的原油供應,中東地區對于全球原油供應格局的意義不言自明。中東目前是我國最大的原油來源地,將來也將會是保障我國原油供應安全的關鍵。根據海關數據,2005年-2011年,中東原油進口占我國進口原油總量都保持在45%以上。2012年1-10月份,我國從9個中東國家進口原油,總量達11,082.1萬噸,占據進口原油總量的半壁江山。
中東原油供應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地緣政治。伊拉克有全球第三大的原油儲量,2012年以來,原油產量和出口量有大幅提升的趨勢,將重新成為世界原油的主要供應國。伊朗是中國重要的原油進口來源地,2012年1-10月,進口量達1775.4萬噸,占我國總進口量的8%。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制裁以來,伊朗的原油出口量減少,10月份,我國從伊朗進口原油同比下降達23%。
非洲將成為新熱點
非洲是繼中東之后,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地,占2012年1-10月總進口量的23%。相較全球其他主要的石油基地,西非地區的油氣資源擁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如幾內亞灣周邊的西非國家近年來穩定的政治環境、大規模的探明儲量、高品位的原油、低廉的生產成本以及有吸引力的國家財政政策和稅收環境等,都為我國的石油供應提供了保證。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產油國的合作,是以深厚資金實力作依托,積極援助基礎設施建設為起步的。南非標準銀行的一份統計報告指出,如今非洲基礎設施建設2/3的資金來自中國。
2002年,西非國家安哥拉結束長達27年的內戰,西方援助國紛紛撤出安哥拉,而中國則積極參與到其戰后重建中。中國企業參與安哥拉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提供房地產建設援助等等。隨后幾年,西非探明石油儲量驚人的增長,中國占得先機。中國油企業標得安哥拉數個油區開采權;中方提供20億美元商業貸款修建煉油廠,以改變非洲出口低價原油卻進口高價成品油的被動局面。2012年1-10月,我國從安哥拉進口原油同比上升達34%,是第二大進口國。
加拿大、俄羅期是潛在新伙伴
在全球能源供應西移,需求東移的大背景下,加拿大急需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以實現自身能源戰略上的“突圍”。隨著美國的能源獨立,中國將成為未來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加拿大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對于加拿大而言,可以獲得更高的原油出口收入,也能避免其經濟受到美國的過多影響。加大多元化貿易,擴大對華能源出口是未來加拿大的必由之路。
綜合以上的分析,為保障原油供應的安全,我國需實現進口來源的多元化。其中,中東是關鍵,目前占比50%,未來3年將承擔至少50%的中國進口需求,中國也將承擔中東原油供應中斷的風險。非洲是中國的長遠能源安全戰略的熱點,但受限于其勘探開采水平,輸油管等基礎設施條件,更大的威脅是非洲大陸政局動蕩,沖突不斷;因此,未來3-5年,樂觀估計保持25%左右進口量。另外,潛在的重要合作伙伴包括加拿大和俄羅斯,能源供應大國和需求大國之間的互惠雙贏,合作的潛力無限。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