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汽車諾貝爾”
2012年,中國文學界最大的事,莫過于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新聞也是文字工作,與文學沾邊,加之同為高密老鄉,筆者就對此事多了幾分關注,多了幾絲聯想。
諾貝爾獎一直是國人的一個夢想,今朝實現,欣喜自不待言。只是筆者認為,相比文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更能體現一國工業發展水平。假如將來,中華大地出個堪比諾貝爾先生的科學家,估計中國的自然科學水平就能達到世界一流了,那么中國工業以及汽車工業也當可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了。
近年來,中國工業的發展進步有目共睹,但是最缺乏的依然是創新性的技術和產品。這與中國整體創新體系有關,與創新環境不完善有關。中國汽車工業規模已世界領先,關鍵技術卻依然欠缺,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鼓勵創新,鼓勵開拓性地創造和發現,是諾貝爾先生設立獎項的初衷。對于創新,此次莫言獲獎給了筆者新的啟示。采訪中,莫言承認自己的早期作品受到福克納、馬爾克斯兩位著名作家影響,從而進入“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與創作中。事實上,福克納也曾模仿巴爾扎克進行寫作。
可見,在文學界,模仿與創新并不矛盾。同理,汽車行業的模仿也不應被鄙視,從模仿起步,在模仿中創新,在創新中領先,同樣可以實現良性發展,同樣可以成就世界巨頭。
所以,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模仿中起步,不必慚愧,不必恢心。未來中國汽車登頂世界汽車技術之巔,也應該有信心。
讓我們欣喜的是,在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車企生存日艱的情況下,一批企業依然加大了研發投入,依然有很多創新的關鍵技術推出。尤其是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發動機電控和自動變速器等領域實現了研發突破,提振了業界的信心,增強了行業的希望。
與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一樣,中國汽車行業也有一個汽車強國夢。相信隨著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創新產品的增多,汽車強國夢也將不再遙遠。
國內零部件標準亟待統一
標準競爭是當今世界汽車零部件市場最高層次的競爭。發達國家許多零部件都有統一標準,中國汽車零部件標準卻混亂不堪。
當前,除了軸承、緊固件等少量汽車零部件擁有國家標準以外,中國大部分零部件還沒有統一標準。比如,中國僅鋁車輪出口企業就有1900多家,卻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
各主機企業都有不同的零部件標準,導致中國同一種零部件有幾十種或幾百種甚至上千種標準。因此,中國各個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得不儲備多種標準的零部件,在強化管理、技術改造、精益生產、成本控制和產品推廣等方面都遭遇極大困難。
缺乏統一標準最嚴重的惡果是: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貿易摩擦中被動挨打。汽車零部件標準通常被稱為汽車零部件技術、質量門檻或貿易壁壘。世界貿易組織有關技術壁壘的協議并不否認技術貿易壁壘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允許各國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不同的技術標準。對此,發達國家吃得非常透徹,并且運用自如。
發達國家往往發揮其技術領先優勢,建立了噪聲、排放、抗疲勞、可靠性等高技術標準,構筑技術壁壘,制造國際貿易摩擦,將不能達到其技術標準的中國汽車零部件拒之門外。
國內汽車零部件標準亟待統一。制定標準,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需要先進的測試設備,需要大投入。國內大多數零部件企業規模小,實力不濟,無法制定標準,甚至不得不把出口產品送到海外,委托發達國家檢測機構依照其標準進行檢測并提供檢測報告,運輸費和檢測費都十分高昂。
協會對制定汽車零部件標準具有獨特作用,應當主動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合作,組織專家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熟悉國際游戲規則。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應當參照發達國家通行做法,委托協會制定零部件標準,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期待本土企業鳳凰涅槃
傳聞中的世界末日早已成為笑談。不過反觀今年的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如果說不少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正面臨“末世”危機,卻并非危言聳聽。越來越多的本土零部件企業不僅要面對整個汽車市場需求的下滑,還要在外資同行步步擴張下,直面原有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取代,企業日漸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疾風知勁草,市場的蕭條更能考驗一家企業的競爭力。但在過去兩年的行業調整中,除了部分行業龍頭企業仍能保持平穩增長,并能抓住時機實現兼并重組外,大部分企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而一些規模小、實力弱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只能被動忍受“苦日子”的煎熬,市場再現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格局。在汽車產業這一輪轉型升級中,很多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新產品的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等方面表現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而與此同時,博世、德爾福、大陸、霍尼韋爾等跨國零部件巨頭卻在此時不約而同加大在華投資步伐和力度。2012年,幾乎是這些企業的“中國投資”年,從年初至年尾,都可以看到這些企業新的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奠基、投產的消息。產能擴張、新品引入、新技術應用、本土化加快,這些外企的一系列舉措,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規模、成本這些傳統優勢早已遠離本土零部件企業,而本土企業在技術研發、資金、管理上與國外同行的差距更非短期內可以企及。我們不能不擔心,在即將到來的新一輪競爭中,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還能有多少抵御的籌碼?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未能在汽車市場上升期實現轉型升級的企業,開始被自主整車企業拋棄。未來還會有多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場留給本土零部件企業可供突破的空間和時間已經越來越小,企業已經到了必須絕地反擊的關鍵時期。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以目前的競爭態勢和行業形勢看,要想實現市場的突圍,參與到下一輪市場增長的競爭中,本土零部件企業必須要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和決心,咬緊牙關,頂住重重壓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產品、技術和管理上的突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產品品質的升級,跟上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推倒 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墻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消費國,消費者群體對整車及零部件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但對汽車零部件企業卻仍知之甚少,有些消費者想了解汽車零部件,卻無從下手。是什么阻擋了消費者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了解,使汽車內部構件變得更加復雜?為整車做出重大貢獻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該如何做?
2012年,筆者將報道重點放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在日常報道中,對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產品、市場、戰略等方面內容均有涉獵。筆者發現,一些零部件企業網站更新極其滯后,一些自建網站從未更新,有的企業甚至壓根不設立網站,即便外界想探究也無門可入。如此一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橫了一道墻。推翻這道墻,有助于零部件企業品牌傳播,消費者也可對其進行全方位了解。將零部件企業全面展現給讀者,對行業來說十分有意義。那么,如何才能推翻這道墻?筆者認為零部件企業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在抓市場的同時,要抓產品質量。企業應狠練內功,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好貨不怕比”,如此,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對外進行宣傳展示中,才能更有自信,更有望聽到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贊許。
其次,要在企業宣傳及推廣方面下功夫。如果有一款新車上市,整車企業定會挖空心思地通過明星代言、微博等造勢推廣、宣傳,凡此種種,均是為了給消費者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讓消費者知曉該產品。人們的品牌意識日漸加強,零部件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近來,新車上市中屢屢打出“使用某某牌零部件”標語。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也應向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做好產品、塑造品牌,讓自己的產品成為整車企業的賣點。
最后,轉變工作思路,緊跟時代潮流。零部件企業需要積極建設網站,在信息時代,網站是重要的傳播渠道。此外,零部件企業在宣傳新產品、新技術的時候,不妨試試當下最流行的宣傳形式,比如微博宣傳、微電影、網絡視頻宣傳等。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極強,網絡傳播速度極快,二者結合,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本人入汽車行業媒體不足半年時間,提筆寫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感想著實不是容易的事,只得翻閱以往刊發過的稿件尋求思路。
中信戴卡被評選為世界零部件百強企業,是我寫的第一篇稿件。中信戴卡與博世、愛信精工、佛吉亞、江森自控等外資企業共同躋身零部件百強榜單,令人歡欣鼓舞。中信戴卡在鋁合金輪轂制造領域處于領跑地位,入選并非偶然。近年來,中信戴卡持續穩固占領國內60%以上市場份額,產品出口量已超過總產量50%以上。2008年以來,中信戴卡連續四年蟬聯全球鋁合金輪轂制造商首位。這說明國內零部件企業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后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魯迅先生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正步入新的發展時期,在國際市場上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際社會也將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今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要長足發展,必須走向世界。
2013年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60年,涌現出不少具有一定實力的零部件企業。當前,微增長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關鍵詞,零部件企業為今后發展各顯神通。近年來,外資零部件企業加快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和拓展力度。我認為,國內零部件企業首先要夯實國內市場。
當前,零部件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走出國門能夠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也會遇到諸多挑戰。相信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經過苦練內功,會增強實力,將民族品牌打造成為世界品牌。
零部件企業要政策更要自強
2012年,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生存更加艱難!隨著整車銷量增速放緩,市場不再增長;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強勢崛起,競爭更激烈,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雪上加霜。
當前,跨國公司不僅占領了合資整車市場,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也開始與跨國公司合作,留給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比如,長城今年就與多家跨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月,長城與韓國浦項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由單純的產品采購升級到技術研發合作; 與法國道達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道達爾成為長城汽車公司指定的潤滑油合作伙伴,將為長城汽車公司提供快馳系列車用潤滑油產品;11月,與 M 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現階段雙方在汽車內飾件、氛圍光、減振、降噪產品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技術合作。此外,奇瑞、吉利、江淮等紛紛加大與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聯系,加大其產品供應量。此消彼長,自主品牌零部件市場逐漸萎縮。
近憂已甚,遠景更傷。當前,跨國公司已在中國大力投資建廠。4月,博世與奇瑞合資的汽車電子公司成立,將開發和生產汽車多媒體產品,包括汽車組合儀表及信息娛樂系統等;5月,法雷奧在廣州的新工廠開始投產,這家生產電機的工廠已經是法雷奧在中國的第22家工廠。另外,法雷奧近期還將在中國新增6個基地。8月,德爾福在位于蘇州的汽車電子工廠,集中展示其電池包、混合動力箱及電控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自主品牌零部件前景堪憂。
市場競爭,如此殘酷,跨國零部件公司帶動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發展絕無可能,甚至自主品牌整車企業離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越來越遠。國家應頒布更多有利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發展的政策,給予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企業更須自強,要加大研發投入,踏實、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產品技術含量,降低成本,逐漸走向高端市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