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在汽車社會較為發達的國家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兒,但作為新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并未因龐大的銷售數據和利潤就獲得車企同等的重視。相反,中國車主常常被敷衍和漠視。
汽車召回制度最早在美國社會實行,也因此相關的管理程序也最嚴密,這也是一些車企對待美國市場態度積極謹慎的原因。豐田在美國市場因涉及延誤召回存在安全隱患的汽車,被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開出的1735萬美元罰單,豐田承諾付款并在今后應對汽車安全隱患方面予以改進。此前現代起亞集團旗下10余款車型被美國有關部門查出有夸大燃油經濟性的現象,現代起亞隨后承認并同意對車主進行補償,預計補償金額高達上億美元。現代集團總部還因此撤換了3名高管。
而在中國,回顧國外品牌今年的召回事件,能明顯感覺到車企在華的強勢和傲慢,以及中國消費者的弱勢,對待大部分車輛問題,消費者常常是投訴無果,在全球范圍的召回中,也不乏車企繞過中國市場不予召回的案例。
現代起亞在美國被調查發現存在夸大油耗標定的13款車型中,有12款在中國有售。然而現代起亞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國這些車型并未涉及“油耗門”,因此不予召回也不用賠償。今年10月豐田全球范圍召回743萬輛汽車,包含中國召回的139萬輛,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為了安撫目前中國市場抵制日貨的情緒,希望以友善積極的態度希望贏回民心。
大眾DSG變速箱也是一個典型案例。今年年初,大眾采用DSG技術變速箱的車型集中出現質量缺陷問題,大眾中國隨后遭到國家質檢總局的約談,但其始終拒不召回故障變速箱,而僅僅通過軟件升級作為解決方案。在輿論聲中,大眾被推向風口浪尖,德式的傲慢讓這一在中國有深厚根基的車企陷入巨大的危機中。雖然最后大眾擺出妥協的姿態,用延長DSG變速箱的質量擔保期來回應車主和質檢總局的質疑,新任CEO海茲曼也在各種場合不斷表示要“貼近消費者”以挽回車主對其的信賴感,但此事卻值得反思。如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歐美國家,大眾是否還會如此強硬?
有觀點認為,汽車召回并不會有損品牌形象,主動召回反而可能讓車主更有安全感。車企在持續關注旗下產品的質量,及時有效的召回,會提升車企的售后服務形象,在車市無法再依靠銷量搶占份額的前提下,售后的表現將更能體現車企的責任感。福特首席營運官Mark Fields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就表示,近期多次召回事件未對汽車銷售造成影響。Mark Fields稱,消費者對福特產品質量感到滿意,“我們每天辛苦工作為我們的客戶提供質量承諾”。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召回條例的出臺,中國的汽車市場在逐步完善制度規范,這也迫使車企在對待問題車輛上不得不采取積極態度加以應對。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