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在10月份正式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包括《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技術條件》、《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技術條件》和《電動汽車非車載充電機監控單元與電池管理系統通信協議》三項。
隨著新能源汽車各項政策落實,電動車各項技術的標準也陸續敲定。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今年10月份,國家將正式出臺3項電動車充電設施的技術標準,包括《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技術條件》、《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技術條件》和《電動汽車非車載充電機監控單元與電池管理系統通信協議》,另外5項也正緊張制定中。然而,電動車技術標準尚未發布,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石化等能源巨頭的爭奪早已“白熱化”,紛紛加快技術升級步伐,依托各自渠道建設電動車充電網絡,搶占布局未來市場。
三項技術標準即將出臺
有望在10月份正式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包括《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技術條件》、《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技術條件》和《電動汽車非車載充電機監控單元與電池管理系統通信協議》三項。而另外5項技術標準,相關部門正組織電網公司、石407/index.html" target="_blank">油生產企業等方面進行緊張商討。據悉,這些標準涉及電動汽車等配套措施的基本構成、功能要求、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識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上述三項標準正式發布,國內所有充電站必須按照統一標準建設。
就在該消息傳出之時,8月23日,在香港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表示,將會通過現有的加油站網絡,發展電動車充電業務,未來將會把現有的加油站改造。這也意味著,剛進入“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的中石化,正式大規模進軍電動車充電網絡。目前,中石化集團下屬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與北京首科集團公司,已共同出資成立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就是將現有加油、加氣站改造為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
依托各自渠道的“爭奪”
然而,在中石化宣布通過自有網絡,發展電動車充電業務之前,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兩名巨頭早已動身,在全國各地掀起新建充電站的熱潮。在這背后,是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按照遭曝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草案中設定,到2020年我國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以上。而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當2030年電動汽車增至2億輛時,則年消耗電能為8000億千瓦時。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在成都、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建設電動車充電站,根據其計劃,今年將在全國27個城市布點充電站。僅在山東省,國家電網便與17個地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興建9座充電站以及500個交流充電樁。
而另外一家巨頭南方電網公司,并不甘于落后,也踩著政策的節拍加速布局。在深圳、廣州等地充電站陸續投入使用后。近日,又與柳州市政府就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年內將在柳州試點建設充電站,并計劃在有條件的小區或停車場建設100個示范充電樁。
投資沖動帶來的“隱憂”
在能源巨頭積極布局的熱潮背后,更有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據悉,從去年初國家發布“十城千輛”計劃,在國內13個城市進行新能源汽車試點;到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四部委聯合出臺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將深圳、上海、合肥、長春、杭州五大城市列入試點城市。全國充電站的建設就如雨后春筍一般,加速在各地涌現。
然而,在建設充電站投資的熱潮背后,部分地方已經出現了充電站閑置的現象。在試點城市合肥,建成的充電站一般只有幾輛公交車前去充電,大部分時間里,充電站里空無一人,并無其他社會車輛充電。有分析指出,電動車充電站的配套建設,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除了電動車具有環保意義,更多是在于電動車產業帶來的巨大GDP。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