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化行業已成為國家環境保護的嚴重拖后腿者,造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企業既是市場的參與者,也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這樣的制度安排,讓中石化等企業成為油品升級、環境友好的最大障礙。”
在嚴重的霧霾和確鑿的數據面前,中石化終于承認自己的“油品”有問題。中石化董事長日前對媒體表示,從明年起將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油品,以降低汽車尾氣污染。據稱,為實現這一目標,中石化每年將投入三百億元左右解決油品質量問題。
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月內連遭4次嚴重霧霾污染,汽車尾氣無疑是肇事禍首之一。研究數據顯示,北京PM2.5污染物中,機動車尾氣約占四分之一,為最大來源。同時,北京的PM2.5中,外來輸送的污染物約占五分之一,其中外地尾氣是主要污染源。
在油品的使用方面,北京領先全國使用了相對清潔的“京五”標準汽柴油,與目前歐洲排放標準相當。上海、珠三角等地實施了次之的“國四”標準油品,而全國大部分地區實施的仍是造成嚴重尾氣污染的國三油品標準。以硫含量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成品油含硫量是歐洲的15倍”,輿論對中石化等企業的批評,確實是有憑有據。
在煉油方面,行業老大中石化的市場份額約占半壁江山,如果中石化在明年初可以兌現承諾,在國內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油品,那么較為清潔的油品將促進全國尾氣排放標準的提高,促進全國大氣質量的改善。我們知道,受大氣環流及大氣化學的雙重作用,我國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明顯,相鄰城市間污染傳輸影響突出。在大氣污染面前,北京難以獨善其身。國內油品標準的普遍提高,顯然是有利于北京大氣質量改善的。
但是,石化巨頭們一貫信譽不佳、“油品”很差,他們的承諾真的可以相信嗎?
油品全面升級,其主要阻力是成本問題,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者如何分攤成本。目前實施國四標準的廣州、上海等地,93號汽油價格比實施國三標準的武漢等地高出近0.3元/升。油品升級不僅有來自消費者的壓力,煉油企業同樣是能拖就拖。從過往經驗看,油品升級帶來的成本增加,其中約有30%需要煉油企業承擔。提高油品質量需要增加投入升級設備,但目前石化企業動輒就叫喊“煉油虧本”,它們真的有動力去升級油品嗎?
觀察中石化等壟斷企業過去履行企業責任的記錄,我們更有理由懷疑此次中石化表態的可信度。目前執行的國三輕型汽油車排放標準,環保部門規定的實施日期是2008年7月,而相應的國三汽油直至2010年1月才在國內大部分地區真正實現供給,為何如此?因為石化企業的“成本問題”。更有甚者,我國2009年發布了車用柴油標準規定,要求2011年7月起全國應供應滿足國三標準的柴油,而強勢的石化企業視相關國家標準為無物,根本沒有提供相關標準油品,環保部被迫將實施時間推遲到2013年7月1日。
我國石化行業已成為國家環境保護的嚴重拖后腿者,造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企業既是市場的參與者,也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這樣的制度安排,讓中石化等企業成為油品升級、環境友好的最大障礙。
鉛污染會傷害人的神經系統,對兒童智力尤其有害。而在1998年以前,“汽油無鉛化”這個議題在我國討論十多年無果。當時的石油企業以工藝不成熟等各種理由拒絕推廣無鉛汽油,而沒有油品質量標準制定權力的環保部門根本無計可施。最終,更高力量的介入才結束了石化企業的扯皮。1998年,國務院發布命令,限期停止生產銷售使用車用含鉛汽油,我國終于實現汽油無鉛化。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石化巨頭的承諾不可信,對于這些壟斷企業而言,有效的只能是“直指鼻尖”的行政命令。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