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潤滑油市場的“昆侖”大軍中,高檔內燃機油系列產品成為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銷量穩步提升的新秀。1月至7月,高檔內燃機油系列產品銷量近20萬噸。其中,高檔內燃機油復合劑是潤滑油公司歷時10年研發出的新成果。
6月19日,國家科技部網站公布了2012年科技進步獎初評通過項目公示文件,潤滑油公司“高檔系列內燃機油復合劑研制及工業化應用”項目位列其中。
這是近四年來,潤滑油公司第三次獲得國家獎。潤滑油公司靠什么屢獲殊榮?
注重戰略投入 以科技謀求未來
如果有人問科研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力物力。只有擁有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實驗設備,才能得到企業需要的成果。這些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而且必須是持續性投入。
2005年至2011年,潤滑油公司連續投入9.8億元科研資金,支持科研項目持續開展。即便是在公司成立初期經營困難的時候,科研投入也達到了1.2億元。
盡管投入大量資金,科研項目卻曾面臨連續幾年未見實質性進展的尷尬困境。要不要搞科研?這個問題曾在潤滑油公司內部引起不小的爭論。在經營效益壓力面前,擺在潤滑油公司面前的事實是:國際添加劑公司的技術壟斷,不斷提高的單劑價格,跨國石油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行業競爭。
在內部與外部壓力面前,在短期效益與長遠發展之間,潤滑油公司選擇以前期投入謀求長遠發展,將更多的資金投入科技研發。這個公司成立12年來,堅持集團公司對潤滑油業務“產研銷”一體化戰略,以增強科研實力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突破點。
正如潤滑油公司總經理廖國勤所說,這是一場科技的持久戰。
如今,潤滑油公司科研投入逐步得到回報。僅高檔內燃機油這一項成果就收回了7年的科研投入,新增效益9.5億元。潤滑油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的高檔內燃機油復合劑,使國際添加劑公司復合劑價格降低20%,為我國潤滑油行業降低成本15億元以上。
截至2011年年底,潤滑油公司86%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廣應用,其中在產品生產工藝中的自主技術占68%。科研項目接連攻關,新產品也隨之問世,昆侖品牌迅速增加至1000種產品,工業用油和特種油領域覆蓋率100%,車用油領域覆蓋率達到48%。
如果沒有每年上億元的科研投入,潤滑油公司如今會是什么樣?潤滑油公司生產技術處副處長魏文羽思考后給出的答案是:配方、標準都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被扼住咽喉的潤滑油公司能否堅持12年都值得懷疑。
十年如一日 在失敗中孕育成功
齒輪油研發用時20年,環烷基油研發用時18年,高端內燃機油研發用時10年。十年如一日,在蘭州研發中心主任伏喜勝和他的科研團隊身上并非虛夸。
科學研究的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即便成功,也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之后才獲得的。
“有失敗才能有科研的提升。”伏喜勝的這句話是整個科研團隊的座右銘。“我們經歷過太多的失敗,然而失敗并非沒有價值,雖然一時不能找到正確的途徑,但起碼我們知道那條路是行不通的。”在伏喜勝帶領下,整個團隊不斷開拓思路,尋求更大的突破。
在科研成果誕生初期,就注定了將是一條荊棘遍布的道路。伏喜勝和他的同事們要從1萬多個化學分子結構中進行篩選合成,每種選擇都會導致不同的實驗結果。為找尋最適合的化學分子結構,他們用盡各種辦法,縮小分子合成范圍。有時,伏喜勝和同事們為找到一個新方法樂上半天,又會在一夜之間完全否定之前的想法。每個成果中包含了他們太多的感情。在他們的記憶中,有太多次因為失敗而失眠的夜晚,也有因為一次小小的成功,興奮地相互分享心得。
作為齒輪油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續景和其他幾位研究員每天泡在實驗室里。科研項目剛起步時,條件艱苦,缺少防護措施,在一次做添加劑實驗時,添加劑從油閥中噴出,濺滿了她的頭發。當時,續景正懷有身孕。
1997年加入潤滑油研究團隊以來,湯仲平一直在做煙炱磨損的添加劑單劑研制。這也是此次獲獎的內燃機油項目4個創新點之一。數十次臺架試驗失敗曾給他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上火起口瘡更是常有的事。但即便是在毫無頭緒的困境中,一個信念在他心中從未改變:在國外添加劑公司技術壟斷、不斷提高單劑價格的情況下,單劑研制難關必須攻克!
為了提振團隊士氣,研發團隊形成了一個習慣,凡是科研項目進展不順利的時候,領導主動請客吃飯。研究中心附近的小店他們都吃了個遍。慶功宴卻很少有,即便是獲得國家獎。
營造“家文化” 研發輕裝上陣
潤滑油公司員工約有5000人,蘭州與大連兩家研究院科研工作者共計500人,占公司總人數的10%。如何讓科研人員在沒有雜事牽絆的狀態下全身心投入研發工作中?潤滑油公司管理層達成了共識:科研的過程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不能讓科研工作者因為失敗而造成心理壓力,致使科研思路受限。為此,潤滑油公司努力為科研人員營造輕松的科研環境,以“家文化”減輕科研人員在失敗面前的心理壓力。
添加劑單劑研制是衡量一家公司科研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在添加劑單劑研發中,存在周期長、成果轉化難、效益低等實際情況。這些都會影響成果評定,進而影響科研人員研發積極性。為此,潤滑油公司專門開辟綠色通道,在項目立項、市場前景、成果評審上放寬要求,鼓勵科研人員參與添加劑單劑研究。
在獎勵政策上,潤滑油公司執行高于集團公司的獎勵標準,鼓勵科研人員撰寫論文、申請專利,提升科研團隊整體創新能力。同時,在薪金分配上,潤滑油公司加大向一線科研人員傾斜力度,逐步提高科研人員待遇。
獎金激勵與學習培訓相比,科研人員更喜歡后者。為提高公司科研人員研發能力,潤滑油公司定期組織科研人員進行培訓。2011年,潤滑油公司組織科研人員出國考察了BP、殼牌等跨國石油公司研發中心,對分子設計、合成技術、添加劑配方、產品認可、產品區分性研究等主要環節展開學術探討,并形成書面考察報告用于內部交流分享。
內部交流并不局限于成果分享和學術心得,潤滑油公司還定期組織兩家研究院的專家,分享各自的失敗案例,在相互借鑒的同時啟發新的科研思路,將失敗案例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作為中國潤滑油行業的“國家隊”,潤滑油公司科研攻關取得豐碩成果。截至2011年年底,潤滑油公司取得科研成果351項,制定與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89項、企業標準230項,獲得國內外授權專利52項。目前,這些數據還在不斷刷新。根據潤滑油公司科研發展規劃,又將有一批新的科研成果準備推向市場。
對于未來,廖國勤胸有成竹:“科研是潤滑油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具備了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新實力。今后每隔一年,我們都要向國家大獎發起沖擊。”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