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加德士(Caltex Australia)近期在悉尼的基礎油煉廠關停,此次停工旨在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這個日產3300桶API I類油的煉廠是澳大利亞最后僅存的一家基礎油煉廠。
澳大利亞加德士(Caltex Australia)的發言人Sam Collyer說:“該潤滑油煉廠目前已經完成了生產計劃。”
“加德士2009年的報告中就做了公告,該煉廠將在2011年12月開始關閉,”公司表示。煉廠四個裝置的其中兩個早在2011年初就已經停工,剩余的兩個在2011年晚些時候才關停,加氫處理裝置是最后關閉。關停后主要是清潔工作,該工作將延續到2012年中期。
煉廠關閉影響到大約70人的就業問題,公司表示將有一半的人員將隨著加德士的業務重新分配。
澳大利亞加德士(Caltex Australia)指出,該國的潤滑油市場已經出現改變,現在對更高質量的發動機油有大量需求,這類油可以在更高溫度下運行,并且能持續更長的時間換油。Kurnell煉廠“不能生產出達到這種水平的基礎油。在近幾年,其它的澳大利亞同一類型的煉廠裝置也隨著市場轉變陸續關閉。而且加德士潤滑油煉廠運行上也存在經濟問題,財務預算顯示其在虧損經營。煉廠的設備運行也低于必需的水平,因為原料來源困難并且價格昂貴。”
據加德士表示,關閉煉廠不會影響潤滑油和其它產品對客戶的供應。“保持長期的進口會給市場供應成品,”該公司表示。“丙烷脫瀝青裝置(PDU)是1963年相關單位委托的。它是用來分隔一些較重組分的油。在這個過程中會生產出燃料油、瀝青和可進一步提煉成潤滑油的產品。這套PDU將在2012年關閉。”
俄亥俄州Pepper Pike 一家SBA咨詢顧問的主要負責人Stephen Ames說,將Kurnell基礎油煉廠升級到II類是有可能的,不會對其主要的燃料煉廠產生影響。
“因為只有一個生產裝置,Kurnell仍然需要一個好的潤滑油加工裝置,”Ames說。“燃料提煉的利潤率很低,尤其是在歐洲、美國東海岸和亞洲,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都會保持原狀。這的確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對于改裝I類裝置加上加氫步驟,所需費用會很高。”大量的資本開支將需要澳大利亞加德士(Caltex Australia)至少承諾再有五年的運行時間,他另外說道,“我懷疑他們可能愿意這么嘗試,特別是現在燃料煉廠處于風口浪尖的時候。”
澳大利亞在2002年有4家基礎油煉廠,年產能累計在79萬噸,但是現在全部關閉了。
Ames指出,澳大利亞當地的基礎油生產商面臨一些嚴峻的挑戰。“首先,在澳大利亞所有的煉油廠規模都相對較小,沒有稱得上世界級規模的,”他說。“因此,基礎油煉廠對整個精煉廠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不管是好是壞。第二,車用潤滑油消費超過整體需求的55%,一般因為要符合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的規定,需要II類或更高質量的基礎油配方。4個澳大利亞關閉的基礎油煉廠自2002年起就沒有生產這樣質量產品的能力,必須依靠進口。”
他指出,澳大利亞的基礎油多數是從新加坡、韓國和美國進口。“加德士,作為雪佛龍(Chevron)的一部分,一個是由雪佛龍(Chevron)在加利福尼亞里士滿(Richmond, California)的里士滿煉廠供給,還有一個是由有著雪佛龍50%股權的韓國麗水GS-加德士II類煉廠供給,” Ames說。“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在新加坡裕廊(Jurong)的煉廠供應大量II類油到澳大利亞。另外韓國的III類油制造商在澳大利亞做終端分銷。”
近年來,澳大利亞的另一個趨勢就是進口成品潤滑油,而不是單獨進口基礎油和添加劑。“2011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關閉了其亞拉維爾(Yarraville)的調和廠,現在完全依賴從其他地方的供應,主要依賴其在新加坡大型綜合性業務,”Ames說。“其他主要的潤滑油銷售者——殼牌(Shell)、BP和雪佛龍——同樣增加了從大區域進口的設施,這三大巨頭都在新加坡有煉廠。”
Ames說,物流也是在澳大利亞面臨的主要障礙,因為來回距離的遙遠以及沿海運輸規則的限制、國內海洋船只出貨費用昂貴等。“在澳大利亞的主要港口,來自于新加坡和韓國的船運貨物經常少于Kurnell的出口,”他指出。“最后一點,澳大利亞的位置相對偏遠,這意味著產能過剩的出口還會因船只改道而加大成本。”
(本文系中國潤滑油網編譯,如需轉載請注明中國潤滑油網)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