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潤滑脂產量達到14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3,基本滿足了國內市場對潤滑脂的需求。在這種不可或缺和供需平衡的狀態下,市場上出現了“超低價潤滑脂”,“超低價潤滑脂”就是在潤滑脂生產過程中添加一些透明粉,取代部分基礎油,這樣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所謂的透明粉就是玻璃制品粉碎后的玻璃粉。由于玻璃粉的透明度較高,從外觀上看,添加玻璃粉后的潤滑脂色澤更光亮。這也是玻璃粉潤滑脂可以魚目混珠的主要原因之一。“超低價潤滑脂”的出現讓人們對潤滑脂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擔憂。
普通用戶怎么辨別潤滑脂中是否添加了玻璃粉?
對普通用戶而言,可以有一個很簡單的辨別方法。準備兩片表面光滑的硬質塑料片(比如CD光盤),抹上少許潤滑脂,然后擠壓塑料片并產生相對運動。打開塑料片后,用潔凈的紙將塑料片上的潤滑脂擦干凈,如果塑料片的擠壓摩擦過程中感覺到明顯的阻力,并且塑料片上有明顯的劃痕,即可判定潤滑脂中添加了玻璃粉。
“超低價潤滑脂”的出現說明我國潤滑脂技術標準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 據悉,現行的潤滑脂產品質量標準在制定時照顧了大多數企業的實際水平,而沒有從技術的高標準出發。我國潤滑脂產品的試驗方法和質量標準中理化指標多,而性能指標少。比較中美兩國的潤滑脂試驗方法標準,中國的理化試驗項目比例為45%,美國為22%,中國的性能試驗項目比例為55%,而美國高達78%。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潤滑脂技術標準的實施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企業的標準觀念比較淡薄,沒有把標準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考慮。同時,一些企業在執行標準時存在“就低不就高、有標不依”的現象,自行其事,導致劣質產品--“超低價潤滑脂”有機會流入市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