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經濟彷如初春,寒意與暖流交替。最佳商業模式評選中國峰會,由商界傳媒主辦的第六屆最佳商業模式評選峰會,于2010年12月21日在北京圓滿舉行。
在本次評選的“最佳商業模式十強”名單中,出現了一個頗有意思的企業:殼牌統一。這是一家合資企業,而在最佳商業模式評選活動中,之前一直鮮有合資企業獲選。
作為本土知名的潤滑油品牌,統一潤滑油一度伴著一條聲名遐邇的廣告“多一點潤滑、少一點摩擦”走紅大江南北,就在這個過程中,統一潤滑油從全國數千家民營潤滑油企業中異軍突起,并成為本土潤滑油領域的標志性企業,在中石油、中石化壟斷的石油領域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就因為統一潤滑油過于耀眼,很快便招來了對手的反擊和打壓。眾所周知,潤滑油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即基礎油和添加劑。基礎油屬于石油冶煉環節的一個小眾產品,產量不大,在整個石油產品環節中比重較小。由于民營企業無法涉足上游的冶煉開采等環節,國內大大小小的潤滑油廠都是從中石油、中石化下屬的煉油廠或一些中間商處獲取基礎油。由于競爭對手的打壓,統一潤滑油突然發現,自己原有的采購渠道也開始變得梗塞,很多煉油廠不再給統一提供基礎油產品,統一潤滑油在最巔峰的時候,卻不得不面對上游供應鏈被掐斷的現實。
為了突圍,統一潤滑油不得不四處尋求原材料供應,這期間,統一潤滑油不得不采取向國外進口基礎油的措施。但在全世界范圍內,基礎油的供應都是一個嚴峻的課題。放眼全球,美孚、BP、殼牌等石油巨頭掌握了80%的基礎油供應,這些巨頭們都有自己的潤滑油產品,對于統一這樣的小客戶無疑供應有限。其次,在這個過程中,國際基礎油漲價、供貨不持續等現實狀況又使得統一潤滑油的突圍更加艱難。
在近乎無路可走的情況下,統一潤滑油不得不尋求合資。2005年6月,殼牌與統一正式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統一潤滑油以一種無奈的方式“嫁入豪門”,結束了自己的民營企業身份。
然而就當所有的人都為統一潤滑油“嫁入豪門”感到慶幸的時候,中西方文化差異、民營與跨國巨頭企業治理方式的差異、固有思維習慣的差異、新舊企業格局和勢力的差異等現實問題又橫亙在企業面前。此后,殼牌集團對統一潤滑油的改造開始,而在諸多差異下的改造和強制推行,無疑又讓這個轉變了身份的潤滑油企業里的眾多員工無所適從,而在此引發了對統一潤滑油合資失敗的諸多討論和話題。
好的是,在以李嘉為首的中方管理層的積極適應和主動求解的努力下,在經過近三年的磨合和調整下,統一潤滑油逐漸融入了殼牌的“大家庭”,并逐步適應了外企的管理方式和治理方式。而在近三年的磨礪后,2010年8月,殼牌統一高調進軍汽機油,并推出“合能”轎車用系列潤滑油。這一行為被視為統一潤滑油徹底走出先前的迷惘和徘徊標志性事件。而今,在殼牌的大家庭里,統一潤滑油依舊保持了品牌的獨立性,并且以李嘉為首的中方管理層也擁有極大的決策權。相反,殼牌旗下的愛德華王子等高端潤滑油還交由統一潤滑油團隊運作,統一潤滑油借合資之術,也徹底解決了困擾自己多年的基礎油供應問題,并且在潤滑油工藝、技術上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統一潤滑油的合資故事,無疑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亮點:1、中外企業在合資中如何融合,并且有效融合,殼牌和統一的故事,無疑具有很強的代表性;2、合資過程中,如何保持品牌的獨立性,又同時與控股公司不相沖突,相得益彰,統一潤滑油無疑有很值得借鑒的經驗;3、作為原民營企業的管理團隊,現外企的管理團隊,在前后角色身份的轉變過程中,又有怎么樣的管理經驗實踐?!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