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鋼鐵行業陷入了越虧損越生產、過剩產能淘汰的沒有增加的快的怪圈。據中鋼協最新調研數據,從2006年至2012年的6年時間里,新增加的產能是已淘汰掉產能近6倍。
中鋼協稱,淘汰落后產能的成效被新建擴大的產能抵消了,新建擴大的能力比淘汰掉的要多得多。
產能過剩有多嚴重?
據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06年~2012年累計淘汰的煉鋼能力有1億噸,煉鐵能力1.6億噸。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這6年間累計減少的粗鋼產能為7600萬噸,而累計新增的粗鋼產能為4.04億噸。
“真正淘汰的粗鋼產能只有7600萬噸。”中鋼協副秘書長、首席分析師遲京東表示,相比已經淘汰掉的產能,6年新增的產能要多得多:“淘汰落后產能的成效被新建擴大的產能抵消了。”
據中鋼協最新的調研數據,2012年底,國內鋼鐵實際綜合產能約9.76億噸,到2012年,按統計粗鋼產量7.31億噸,產能利用率74.9%。其中,中鋼協會員單位去年煉鋼產能是7.94億噸,比2008年增54.8%,產能利用率76.4%。
遲京東說,這些產能統計都是經各個省區市政府主管部門認可的鋼鐵企業產能,屬于比較有效的產能范疇。
按投資區域劃分,華東華北地區投資煉鋼產能占大頭,占比達57%,西南西北增加較快,占比翻一倍,達15.5%。
統計顯示,2012年跟2008年相比,煉鋼產能增量最大的四個省是河北、江蘇、山東、山西,合計增量2億噸,產量增加最多的也是這四省,合計1.2億噸。
總量激增,實際需求并未隨產能的增加而增加。
遲京東分析,根據國內外消費需求趨勢和經驗來判斷,去年國內鋼鐵消費達6.7~6.8億噸,預計峰值會在7.3~7.8億噸,未來中國鋼鐵消費量也會在這一范圍上下波動。
“國內鋼鐵消費需求增長小于產能擴張,控制新增產能是化解長期產能過剩非常關鍵的一步。”遲京東稱。
然而,根據中鋼協的調研,目前在建產能規模依然很高,今后三年將分別新增1.1噸的煉鐵產能和1.3億噸的煉鋼產能。
止不住的擴張沖動
鋼鐵產能降的沒有增的多的背后,是扭曲了的GDP政績觀帶動的產能擴張沖動。
“鋼鐵企業均為當地的最大工業企業,不僅貢獻了當地巨大的GDP總量,還貢獻大量的稅收,另外還能解決就業壓力,各地都有做大做強鋼鐵產業的強烈愿望。”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說。
為了片面追求規模競爭效應,鋼企規模越來越龐大。
“我們搞這么多產能,到底是哪家企業搞出來的?”遲京東反問。
據中鋼協統計,2012年,500萬噸以上的企業集團有31家,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達62.7%,而500萬噸以下的企業產量達2.67億噸,占全國的37.3%,比2011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這部分企業擴大了產量。
“很多民營企業掛在嘴邊的話是,有市場我干,沒市場我也干,只要我比他強,他死了我還能活。”遲京東說。
2011年,有470家企業將粗鋼產量上報國家統計局,鋼產量達1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74家。但向工信部申報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審核的,100萬噸以上的企業第一批通過了45家,第二批目前又申報了129家。“兩批就達到國家統計局申報的100萬噸以上的總量。其中,河北省僅申報了35家,還不到河北省鋼企數量的1/3。可見鋼企統計數據差距有多大。”遲京東說。
“很多鋼企認為規模越大越好,搞什么精品鋼廠,其實都是盲目發展。”遲京東炮轟“規模至上”的企業觀。
以中厚板為例,目前中厚板裝備都在升級,但裝備技術來源都一樣,配置也一樣,各新上項目都在照原來的復制,產生的問題是產品品種、規格設計大綱都一樣。
“不管有沒有目標市場、有沒有相應技術實力,都提出方案,這實際上擺明了一開始就是在市場上跟你惡斗下去。”遲京東說。
但如今,單靠片面的追求規模效益似乎行不通了。“當淘汰落后產能進入第二階段,僅靠淘汰已經淘汰不掉了,剩下的都是高手。”遲京東說,企業兼并重組將成為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方法。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