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工信部主導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在結束意見征求之后正式對外發布。相較以往,準入條件全面提高。
記者獲悉,按照本次公布的準入條件,今后具有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
除去在技術上的資金要求外,工信部也在多晶硅和單晶硅的光電轉換率上做足文章,要求企業生產的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8%和20%,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6.5%和17.5%。
實際上,工信部的這一準入門檻是沿用了國務院在7月份公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的要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多在16%至18%之間,如果提升到20%那么要求相對嚴格許多。業內人士大多認為,該政策很好的避免了光伏制造項目的大量上馬,對當前的產能過剩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同樣的產品,產生的效率較高,那么就會占有比較高的市場份額,在固定的土地面積上,較高的光電轉換率更能贏得市場歡迎。
常州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理林金漢稱,未來發電率較高是行業發展的趨勢,所以國家對多晶硅和單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要求是必然選擇。
同時,按照規范,在生產規模上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需大于3000噸/年;硅錠年產能不低于1000噸;硅棒年產能不低于1000噸;硅片年產能不低于5000萬片。申報符合規范名單時上一年實際產量不低于產能要求的50%。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對記者表示,由于今年我國光伏行業遭受歐盟“雙反”沖擊,光伏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在7月份,國務院公布的發展意見中已經明確了要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
此外,工信部要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對加強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等確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報行業主管部門及投資主管部門備案。“對于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