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礦業公司去年接連遭遇重創,但借助成本壓縮和資產處置,礦業巨頭必和必拓仍取得讓人艷羨的成績。
2月18日,必和必拓對外披露了其去年上半財年財報。其中,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半年內,必和必拓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9%至339.48億美元,凈利潤更是達到81.1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83%,而鐵礦石業務的盈利達到驚人的65億美元,同比提升了60%。
過去數年,亞洲等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對鐵礦石等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在此背景下,以必和必拓為代表的國際礦業公司紛紛加大在礦業領域的投入和擴張,并從中受益。
中國是鐵礦石的最大需求國家,每年有60%以上的鐵礦石來自海外,必和必拓盈利最多的鐵礦板塊即來源于此。目前,必和必拓的鐵礦石提產計劃仍在推進中,其在去年四季度鐵礦石產量達到4890萬噸,同比增長16%,而供應鏈優化、西澳新鐵礦場提前啟動等因素將利于其鐵礦石產量的繼續提升。
但礦業公司穩賺不賠的“一邊倒”態勢在近兩年開始出現改變,表現之一便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出現下滑,由于需求的低迷,鐵礦石等原材料的供應更是開始出現過剩局面。
2月18日,德勤對外發布《2014年趨勢追蹤:礦業公司可能面臨的十大挑戰》。該報告顯示,今年礦業公司仍將面臨成本高企、商品價格下跌、供需關系失衡及生產力水平下降的嚴峻市場環境。
“盡管商品價格疲軟,但成本卻在持續攀升,由此導致股價、營收和利潤不斷下跌,債務水平不斷上升,金礦企業更是哀鴻遍野。”2月18日,德勤全球礦業并購主管合伙人邵杰瑞(JeremySouth)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三年,高昂的經營成本已經躍居礦業趨勢榜首,盡管企業正大力提高生產力和降低成本,但高成本問題依然左右行業的思維。
特別是,隨著品位下降加上礦體貧化,企業不斷遷往更偏遠的地區運營,但這些地區的環境同樣非常惡劣,將成本推至不可持續的水平。
以澳大利亞為例,新增鐵礦石產能的成本,從2007年的每噸100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每噸195美元。
為了應對這種趨勢,各個礦業公司開始將重點放在資本審慎、成本約束、簡化投資組合和出售非核心資產,試圖改善投資回報。裁員、降低高管薪酬,并且僅選擇投資利于礦業發展的地區的最優質項目。
必和必拓此前進行一系列的調整,撤銷或推遲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且在過去半年就大幅削減開支,并通過拋售包括澳大利亞數個鐵礦場在內的多項資產回籠資金。
必和必拓方面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必和必拓將專注于提升股東回報,同時減少成本高昂的收購以及為大型新項目融資的關注。一項數據顯示,在2013年前半財年該公司凈債務下降至271億美元,過去18個月內運營成本共計削減49億美元。
必和必拓方面還表示,其資本和勘探費用將在今年降至161億美元,明年仍會下降。在2014年財年年底,凈債務額有待從271億美元下降至250億美元。
在提到前景時,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麥肯錫總體保持樂觀。他認為,全球經濟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預計今年下半財年增速會進一步提升,為大宗商品需求增長提供持續支撐。“中國的原材料需求依然強勁,但中國政府收緊貨幣及財政政策應對地方債務問題的舉措,可能會引起大宗商品的波動。”
邵杰瑞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盡管去年中國需求出現小幅放緩,但未來幾年的長期基本需求有望支撐市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