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品牌同型號機油,進了4S店,即成了“私人定制”的原廠機油,盡管價格被抬高,但“原廠”兩字還是讓不少消費者吃下了“定心丸”。原廠機油是否就是最佳選擇?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實際上,各大4S店內的原廠機油多是“貼牌油”,與品牌機油質量并無太大區別,所謂最佳選擇其實不然。
專用機油非汽車公司生產
面對換機油,多數車主在去4S店例行保養時,出于對質量的考慮,一般總會選擇“廠家指定專用機油”。付小姐歷來也是如此,“原廠機油就好比‘標配’、‘原裝’的概念,讓我覺得,質量肯定是過硬的。”付小姐告訴記者,自從選擇初裝油后,一直也就沒換過其他品牌。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各大4S店里所謂的“原廠機油”事實上并非是由汽車公司自己生產的,而是委托潤滑油生產廠家根據他們所提出的要求生產的,然后貼牌供給各個維修站使用。從整個的汽車后市場來看,真正能夠生產并銷售機油的品牌也是屈指可數。
既然并非“原廠”生產,質量是否還有保障?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只要機油的品牌和型號相同,那么“原廠機油”與品牌機油在油品質量上并沒有太大差別,但也不排除有些汽車廠家可能會要求代工品牌在潤滑油中添加部分添加劑以更適應本品牌車輛的日常使用。一般而言,汽車質保期內使用的專用機油尚且可以滿足汽車的基本需求。
低成本高售價利潤最大化
以某品牌4S店的原廠機油為例,據內情人士透露,其成本不過幾十元,網上售賣也就百元左右,但是在4S店做一次小保養,少則四、五百元,多則七、八百元,這其中,機油成為汽車養護中賺取利潤的“主戰區”。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流通渠道而言,潤滑油生產廠家生產出專用油,交付給汽車公司再通過其網絡流向市場,這比廠家直接向市場銷售多出一個環節,其價格必然要比從潤滑油廠家直接流向市場的同級別產品要高。同時,“原廠機油”的機油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合作的體現,汽車公司必然要在從保養成本和維持產品質量間尋找最大利潤點。
由此,不難發現,部分4S店為賺取更多利潤,往往以“自帶機油質量無法保證,若出現問題不再承擔三包責任”的理由,限制消費者必須在店里消費所謂的“專用機油”,不允許車主自帶機油對車輛進行保養。此外,4S店也提出,在車輛質保期內,必須到店保養,否則視為車主放棄質保權利。
機油絕非價格越貴越適合
由于機油價格和工時費等原因,許多車主在車輛出質保期后,都會選擇到店外進行保養。但對于如何選擇合適的機油,卻也成了不少車主遭遇的難題。對此,記者請教了業內專家。
據介紹,目前,市場上的機油因其基礎油之不同分為礦物油及合成油兩種,其中合成油中又分為:全和成及半合成,全合成機油為最高等級。
二者最大差別在于:合成油使用的溫度更廣,使用期限更長,成本較高;同樣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較低的黏度就可達成,而礦物油就需用相對于合成油較濃的黏度才可達到如此要求。全合成油是真正的化學合成機油,其能在其它基礎油失效的條件下仍能保持優越的潤滑作用,價格也是三種類型的機油中最貴的。
“一般來講,考慮到價格和質量間的平衡,半合成機油的適用范圍最廣。”業內專家特別指出,盡管全合成機油的確性能非常好,不管是冬日冷啟動還是夏天的耐高溫性都非常出色,并且換油周期長,可以對發動機最大程度保護,但是動輒300-500元一桶的全合成機油并不適合幾萬元的微型、小型車。
油品選擇夏冬兩季有區別
業內人士指出,選擇機油,同時還需關注油品的黏度,機油黏度的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由于冬天黏度變稠,夏天黏度變低,因此在夏天,可選擇油品黏度稍高一點的機油,而在寒冷的季節可使用較稀的機油,使機油能夠更快的達到發動機關鍵部位,為發動機提供更快的潤滑保護。
根據地域氣候不同,業內人士建議,東北、新疆、西藏地區,可使用比較稀疏的抗低溫5W系列的機油,華北、華東、華南地區,使用正常的5W—30/40或者10W—30/40機油即可,諸如海南這種極熱的地區,選擇40或者50的具備耐高溫性的機油則是必須的。
另一方面,車主還應根據具體的路況適當的縮短換油周期,以達到更好的潤滑保護。據悉,目前市場在售的量產車,大部分需要換機油的里程為5000-10000公里。而在實際駕駛中,路況、車況、機油品質,都會影響到換油周期,例如長期在市區駕駛,汽車停車起步頻繁,會加劇發動機磨損、加快機油污染,因此須縮短換油周期,以保證機油的最佳工作狀態。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