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的產品出廠數據,就像相親你所看到身高、體重一樣,太基礎不過了,不能代表他(她)的能力,當然更不能說明他(她)的性格,是否對你忠心。
出廠數據一般只包括了粘度、傾點等基礎理化數據,這是因為:第一,當一個潤滑油廠家的產品配方、原材料固定后,檢驗數據基本固定,如非出現配方調整或者原材料大副變動情況,數據不會有大的變化;第二,如果每批產品均要檢驗全套數據,將大大延長產品的生產周期。所以送到經銷商手中的只是產品出廠檢測的部分理化數據。那么這些數據和產品應用的關聯度有多大呢?
可以明確的說,只看出廠數據是無法判斷出產品質量的優劣的,小作坊都可以在某些出廠數據上做到和國際一線品牌一致,但使用效果會一樣嗎?能說明就有國際一線品牌的品質嗎?其實,決定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技術配方和原材料供應倆大因素,一個決定質量的定位,一個決定質量的穩定。
首先,技術配方為產品定下了基調。眾所周知,國家標準是產品的底線,如果想要產品在實際應用中達到良好的效果,必須通過技術配方使得產品數據超越國家標準。目前大多數潤滑油調配廠采用購買現成復合劑的方式進行生產,按照添加劑公司的推薦量進行調配,這種方式簡化了生產過程,也能解決一部分使用問題,剩余的問題就要靠潤滑油調配廠的工程師來解決了。但往往這些問題在生產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例如某知名品牌的SM 5W-30產品經過權威機構檢測發現該產品的蒸發損失高達19%,低溫泵送粘度(MRV)的屈服應力為<35。而API標準中規定5W-30的蒸發損失最大為15%,低溫泵送粘度更不應該出現屈服應力。從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廠家為了使該產品達到5W-30粘度級別并通過CCS,在配方中大量采用了低粘度高蒸發損失的基礎油,同時粘度指數改進劑選擇不當且添加量偏大。這樣的產品在使用中必然會出現油耗過快、發動機抖動異響和機油壓力短期使用以后就會迅速喪失等情況。
同時作為潤滑油調配廠來說,考慮到產品性能的提升以及成本控制,還應當對產品配方進行升級,以滿足設備變化、市場變化對產品的要求。潤滑油調配的技術門檻很低也很高,通過短期的學習很多人都可以生產潤滑油產品,但是真正能滿足市場的產品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和對市場產品動態的及時掌握。
就像同道石油提出的,潤滑油行業的兩個核心就是技術和市場,通過市場了解產品的技術需求,通過技術填補市場需求,只有市場和技術的相互結合,才能不斷完善產品質量,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二,原材料的供應與一個公司的技術、資金鏈息息相關,通過技術人員的鑒別以及良好的資金計劃才能夠保證優質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對于一個民營潤滑油調配廠來講,沒有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檢測設備中,保證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尤為重要。
總的來說,產品質量實際上反映了潤滑油公司的運營狀況以及公司的理念。當前市場上有一些潤滑油公司將資金大量投入到品牌包裝、宣傳廣告上,忽視產品技術和產品質量,重銷量而不重質量。獲得銷量提升后不得不馬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應對隨之而來的客戶投訴,最終結果是以一流的市場資金投入換來了三流的產品口碑,品牌價值的提升更是無從談起。
對此,個人很是認可同道石油提出的“輕資產”的理念,整合優質資源,壓縮運營成本,推平潤滑油生產和市場的壁壘,以性能卓越的產品質量為橋梁,以同道同行的經銷商為前提,共享品牌發展的長久收益。
最后引用同道石油周光臻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文:“寧可為價格先解釋,不愿為質量后道歉”!且行且珍惜。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