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潤滑油提供商而言,澳大利亞堪稱“機遇之地”,其潤滑油市場充滿誘惑,同時也潛藏著風險。
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相對較高的質量吸引了廣大潤滑油和潤滑脂公司的注意力,但澳大利亞幅員遼闊,需求量持續下降,主要市場板塊的規范標準不斷細化,都為這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最不容忽視的是,市場已經擁擠不堪。
Quality Logistics Services Australia 的業務經理 Greg Croaker 上個月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基礎油及潤滑油大會上概括介紹了澳大利亞市場現狀。 他對與會者說,澳大利亞看上去似乎頗為歡迎進口商品,但實際上已出現虧損和市場份額下降的情況。
正如 Croaker 所說,澳大利亞擁有 2,300 萬人口,每年消耗約 450,000 噸潤滑油,是世界第 18 大潤滑油消費市場。 澳洲人口高度集中,80% 的居民生活在東海岸。 潤滑油需求較為分散,部分原因是大型采礦和能源企業的生產設施遍及全國。
“很多潤滑油需求都來自人煙稀少的地區。”Croaker 說。
與許多亞太地區不同,澳大利亞的潤滑油需求并未增長。 汽車細分市場需求量在潤滑油需求總量中占到 64%,而在過去五年中,停車場的需求量上升了 10 個百分點。 盡管如此,機油換油期限的延長和小型車輛的流行抵消了這一增長趨勢。 工業基地不斷縮水,福特、通用和豐田等廠商紛紛關閉當地工廠。 過低的煤炭價格導致軟巖采礦量下滑,而澳元升值促使很多邊緣礦山關閉。 其他類型的礦山正在實驗使用減少潤滑油消耗的技術。
BP、加德士、Fuchs 和 Valvoline 均在澳大利亞設有生產廠。 跨國公司(其中一些開展進口業務)占據市場,Croaker 預測,它們將繼續鞏固經營基礎。 殼牌和??松梨谝殃P閉了各自的調和廠,而 BP 和加德士計劃在明年解散其潤滑油生產合資企業。 但 Fuchs 宣布了新建調和廠的計劃,國內公司也正在投資建廠。
“一大批本地公司正在投資新建生產廠或升級現有工廠。”Croaker 說,他還補充說這些本地公司為跨國公司帶來了競爭壓力。 “許多公司都有能力滿足本國和國際客戶的需求。”
Croaker 補充說,市場中的進口商數量驚人,魚龍混雜。 這些廠商所占據的市場份額不到 20%,而最近的澳元升值為他們帶來不小壓力。
“小型客車和卡車市場的分散加劇了潤滑油業務的復雜性。”Croaker 說。 日本公司的新汽車產量占到市場總量的 52%,且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而美國和歐洲貼牌制造商的份額同樣可觀。 卡車銷售分布更為平均。 這種情況對潤滑油供應商的挑戰在于,制造不同的汽車需要不同規格的潤滑油。
“小型客車和卡車市場十分零散,”Croaker 說,“潤滑油制造商面對著大量的規格和批準要求。 一種潤滑油無法適合所有車輛。”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