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裝載約1.2萬噸航空煤油的“AULAC VE-NUS”號油輪緩緩駛離中國海油煉化公司惠州煉化分公司東聯碼頭,這標志著中國海油的成品油首批來料加工貿易業務交付成功。由此,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與努力經營,中國海油的成品油出口貿易業務終于打開了境外市場大門,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9月3日14點40分,總重約1.2萬噸的航空煤油開始裝船。這是中國海油所屬煉廠生產的航空煤油首次供應香港機場,隨后惠州煉化分公司還將陸續出口航空煤油和其他成品油產品。
首批航空煤油的成功交付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一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大大拓展了中國海油銷售貿易產業的市場領域,為做大做強銷售貿易產業打開了全新的通道;二是市場渠道的開拓為最大程度發揮現有生產裝置的設計產能創造了條件,使惠州煉化分公司航空煤油的實際產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大為增加。
近年來,在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下,中國海油進出口公司會同系統內各煉廠一直努力探尋成品油出口運作模式。來料加工貿易業務是成品油出口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它可以通過利用國際原油資源,提高國內煉廠加工負荷、優化產品結構,以調節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總量并緩解產品結構矛盾;另一方面,出口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適時聯動,可以利用國際石油市場波動帶來的機會實現更好的效益。為此,進出口公司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開展來料加工業務的申請,2014年3月14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中國海油開展來料加工貿易業務。由此,中國海油成為繼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之后,可以開展此項業務的第三家國有企業,惠州煉化分公司成為中國海油系統內首家開展此項業務的煉廠。
自3月中旬以來,進出口公司與惠州煉化分公司、海油發展石化物流公司密切合作。三家公司共同研究相關政策文件,組織到相關企業了解學習來料加工運作模式,仔細核對業務細節。同時,按時間節點逐項落實工作清單事項,協調海關、商檢、當地稅務及商務主管部門等逐步建立并打通來料加工業務流程,在5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資料上報、手續辦理、海關監管場所整改等工作。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