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咨詢公司 Solidiance 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過去五年中,緬甸對中高端潤滑油的消耗量穩步上升,其消耗量現在占國家潤滑油整體需求的 40%。
這家新加坡公司預測此趨勢將會繼續,但補充說,外國公司正在爭先恐后地滿足這一需求并因而導致競爭非常激烈。
“面向中高端汽車潤滑油的國際和亞洲品牌正在進入當地市場,導致這一領域的競爭不斷加劇,”Solidiance 的中級合伙人 Mickael Feige 對《Lube Report Asia》說。
該公司在進行市場分析和從對潤滑油分銷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業內分析師進行的 130 次面對面采訪中收集的信息基礎上,寫成了名為“贏得緬甸的汽車潤滑油市場”的報告,這些發現正是從這份報告中得出的。
報告中聲稱,在 2010 年以前緬甸消耗的 90% 的潤滑油都是低等級的。 截止到去年,中端和高端潤滑油分別占到 35% 和 5%。
2010 年以前,“市場由低等級的產品主導,[然而]對于高端潤滑油的需求在不斷擴大,因為隨著進口汽車的條件越來越寬松,預期人們對新車型的需求會增長,”報告中指出。 “這促使主要的國際參與者更加關注高端潤滑油領域。 他們正尋求增加合成型潤滑油的使用量。”
“去年殼牌同泰國消費產品營銷和分銷公司 DKSH 合作展開獨家分銷,同時西班牙潤滑油公司 Cepsa 同大型商用汽車服務中心建立合作伙伴關系,”Feige 說道。 DKSH 還負責殼牌的高檔潤滑油產品在泰國市場的分銷。
ShHe 補充說低端潤滑油的價格約為 2 美元/公升,而中高端范圍的潤滑油的價格從 8 美元/公升到 14 美元/公升不等。 汽車發動機油約占潤滑油消耗總量的 75%,其次是齒輪油。
根據來自緬甸商務部的權威數據,目前緬甸有 209 家已注冊的國際和本地品牌。“本地品牌一般都散裝進口潤滑油,然后重新包裝并貼上他們自己的品牌,這類通常為低端潤滑油,”Feige 說道。 “據估計,約有 50 多家品牌目前處于活躍狀態并在進行持續的營銷活動。”
他說道,包括 Ninja、Alpha 和 LuckyBell 等本地品牌以及“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是進口的,當地僅有一家調和油廠,生產的是 Cosmic 品牌的產品”。Cosmic 歸 Hin Hin Management and Holdings Private Limited 所有,該公司是總部位于新加坡的石油和潤滑油公司,同時還是 ESSO 的潤滑油在印尼的授權分銷商。
根據該報告,過去三年中對緬甸的國際制裁的終結和汽車進口的監管變化使得去年汽車的進口數量上漲了 8%。 Solidiance 還列舉出,購買力的提高和用于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國際貸款的增加對兩輪車和商用汽車的銷售帶來了積極影響。 公司表示,所有這些因素都推動了潤滑油的消耗。
然而,消費者在購買潤滑油時傾向于根據價格和激勵機制作出決定,而“賣家 [如汽車工廠和零售店] 對消費者的影響非常大,因為終端用戶缺乏對潤滑油的認識,”報告中補充說。
緬甸的消費者“對價格十分敏感,往往受到促銷和銷售激勵機制的誘惑,”報告中指出。 “雖然有更多的產品可供選擇,消費者有關潤滑油及潤滑油對汽車發動機的益處的知識仍然有限。”
例如,“一些預算少的車主仍然使用洗衣粉替代齒輪油,”Cyriac 說道。
盡管緬甸的潤滑油市場仍具吸引力,Solidiance 的調查指出許多潤滑油生產商正在努力解決版權法規問題。 當地肯定存在“黑市”問題。 例如,將泰國的流行品牌之一 Trane 從泰緬邊境進口到緬甸非常容易。 “但是,緬甸海關正在試圖控制非法進口并通過其移動檢查隊增加在邊境點的檢查,因而預計非法進口在中長期內會有所下降,”Cyriac 說道。
“緬甸受到平行進口的侵擾,即如果有一個全球品牌獲得了市場份額,其他的進口商也會試圖進口該品牌產品。 例如,當地至少有三家分銷商進口 Caltex 品牌產品,”她補充說。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