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12月12日24時,年內成品油第24個調價窗口將如期開啟,而十連跌局面將來臨。
由于自6月末以來,原油市場供應出現持續過剩,導致原油價格連續下跌長達五個月之久。過去的一周,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低硫原油首月期貨凈跌6.88美元,跌幅9.34%;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首月期貨凈跌2.94美元,跌幅4.05%。
在本周計價周期內,原油的持續下行,加重了成品油連跌的預期。盡管“九連跌”窗口,因國家稅務局突然上調消費稅而等價抵消,但是國內汽、柴油分別下跌225元/噸和220元/噸的連跌局面并未中斷,而本周五國內油價將真正迎來“十連跌”。
監測數據模型顯示,截至12月5日收盤,主要原油綜合變化率收于-9.85%,對應跌幅為470元/噸。若無其他因素影響,該跌幅有可能創造今年以來最大跌幅。年內最大跌幅出現在10月17日24時,跌幅分別為300元/噸和290元/噸。
隨著原油及成品油不斷下跌,國內煉廠承受著巨大的生產壓力。模型顯示,國內主營煉廠整體開工負荷不足80%,而山東地煉開工負荷更是低至40%以下。同時在北方氣溫降低的前提下,對負號柴油需求增加,導致國內柴油資源出現緊張走勢。
監測市場數據顯示,上周華北、華中、華南、西南等市場部分地區柴油均出現資源緊張行情,只是在終端需求不足、及油價連跌預期下,供求矛盾并未全面爆發。
不過隨著氣溫的降低,北方對負號柴油需求大幅增加,進而加大了對航空煤油的調和需求。據了解,航煤出廠價近5個月以來已經連跌近1300元/噸,且下一輪價格仍將處于跌勢,但因調和低凝點柴油的需求增加,且柴油出現供應緊張預期,當前市場成交價格開始上揚,也進一步證實柴油供應偏緊的現狀。
綜合而言,國際油價連跌導致生產企業虧損加劇,但是成品油定價機制十天一調的周期,導致市場投機減少;同時在當前整體需求不足的大環境下,柴油再現“油荒”的可能性已然不大。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