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雖然是生物潤滑油原料的主要出產地,但在成品方面的市場卻很小,與歐洲和美洲比相形見絀。 不過,生物提供商表示,只要價格協調一致而且相關法規落實到位,亞洲的需求量就會有明顯起色。
根據 Kline & Co. 近期的一份報告,美國和歐洲每年消耗的生物潤滑油據估算為 250,000 至 300,000 噸,占全球供貨量的 80% 至 90%。 這家美國咨詢公司稱,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占據了剩余份額。
“生物潤滑油在亞洲的使用量之所以相對有限,是因為缺少相關法規和國內品牌,缺少與傳統潤滑油同等水平的高性能配方,價格偏高,而且缺少合適的添加劑,”這份題為《生物潤滑油商機》的報告稱。
馬來西亞生物潤滑油調和油生產商 Biogen Solution 的董事 William Pu 對上述分析表示贊同。
“沒有多少調和油生產商能以具有競爭力的成本生產生物潤滑油產品,而且沒有足夠的研究經費來利用現有的基礎油,”Pu 在一次采訪中對《Lube Report Asia》說。 “在缺乏相關法規來推廣使用的情況下,生物潤滑油基礎油由于目前高端的定位,導致成本成為了一大障礙。”
消息人士稱,在亞洲大部分地區,價格都是影響潤滑油購買決定的首要因素。
“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價格是主要因素,所以我不認為人們會支付更高的價格來使用生物潤滑油產品,”總部在新加坡的獨立潤滑油制造商 United Oil Asia Pacific Company Ltd. 的駐中國香港董事 Andrew Gaw 說。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Frost & Sullivan 在今年初發布的估算數據,東南亞油脂化學品(用于生產作為生物潤滑油產品原料的脂肪酸和脂肪醇)的收入從 2013 年到 2020 年將增長一倍以上。
除了價格方面的因素,Kline 的報告還提到了其他一些抑制亞洲生物潤滑油需求量增長的障礙,包括基礎設施(如儲罐)不足,原始設備制造商需要調整設備來適應生物潤滑油。
生物潤滑油廠商同意 Kline 的觀點,認為亞洲需求量增長需要開發擁有高性能和成本競爭力的產品,并獲得法規支持和行業關注。
“無論是在歐盟和美國還是在中國,化學品登記政策都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對生物潤滑油的推廣使用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也許在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也是如此,”德國曼海姆 Fuchs Petrolube SE 的全球競爭情報主干兼首席持續發展官 Apu Gosalia 說。 Fuchs 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潤滑油制造商,也是德國最大的生物潤滑油制造商。
“亞洲雖然起步慢,但是會迎頭趕上,”Pu 說。 “政府機構沒有長期的舉措,而且也沒有特定的工作安全或環境安全法規能真正實現生物潤滑油使用量的增長。 該行業需要重大的外部介入,但目前還沒有。”
Gosalia 表示,“另一大挑戰就是這些國家或地區缺乏環保意識,與歐洲和北美這樣的成熟地區相比仍然很低。 即使是在較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我們也發現如果沒有政府當局的強烈推薦或立法,主動改用生物潤滑油的現象并不明顯。”
馬來西亞的情況正在改善。 “我們發現金屬加工業對于我們生物潤滑油的產品信息需求更多了,”Pu 說。 “作為配方設計者,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好跡象,雖然需要更安全工作環境的意識在目前還不是很普遍,但是確實提高了。”
最終,“生物潤滑油將繼續通過不斷的產品開發和更廣泛的分銷渠道而取代傳統潤滑油,”Kline 的報告稱。“生物潤滑油的增長率會根據運營地區而變化,其中歐洲的成熟市場要比亞洲的新興市場節奏更慢,因為亞洲市場會繼續套用歐洲的法規,包括綠色標志和政府采購。”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