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指出:全球鋼產能過剩將加劇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指出,全球鋼產能和需求的日益失衡令人擔憂。
OECD鋼委員會稱,盡管目前市場走出去年底的低迷時期并開始緩慢恢復,但未來鋼鐵工業仍將面臨挑戰,需求恢復到危機前水平可能需4年時間。而發展中國家的產能擴建和產量增長將引發發達國家在2010-2013年的新一輪減產、裁員和價格下跌。目前僅中國、印度和其它新興經濟國家需求保持增長,而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需求恢復不盡如人意,要經歷緩慢的恢復期。盡管2008-2009年世界鋼需求明顯下滑,但粗鋼產能尚未作出相應的調整,實際上一些地區的產能還在增長。從未來幾年的鋼項目來看,全球鋼產能可能大大超過需求。
OECD預計,隨著金融危機后一些放緩或暫停的擴建項目陸續恢復,世界粗鋼產能將從今年的18.06億噸上升至2012年的19.86億噸。明年世界鋼需求將回升,然后以6%-7%的速度增長,到2012年達到近15億噸水平。未來幾年,世界鋼產能與需求的失衡將加劇,2000-2007年間,產能與需求之差平均2.16億噸,到2012年這一差額將擴大到4.86億噸。
OECD:全球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和貿易摩擦風險
經合組織網站近日發布消息稱,產能過剩和貿易摩擦風險致全球鋼鐵行業前景黯淡。OECD預計鋼鐵需求將會呈溫和增長,并指出產能過剩仍將成為鋼鐵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提高能效對該行業至關重要,同時市場和政策導向影響原材料貿易。
OECD表示,2012和2013年全球鋼產品貿易下滑,但2014年鋼鐵出口出現大幅增長,全球前十大鋼鐵出口國出口總量在2014年上半年同比增長7%,主要原因是一些亞洲國家鋼鐵出口加速增長。
然而,政府介入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與供給過度,與之相關的貿易摩擦,鋼鐵行業本身利潤低下導致該行業企業面臨巨大困難,并刺激許多國家采取貿易救濟措施。鋼鐵行業訴諸貿易救濟措施解決不公平競爭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時該行業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也更為普遍。據WTO統計,反補貼、反傾銷或保障措施成為鋼鐵行業所常用的保護手段。
OECD認為,盡管一國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是合法行為,但需客觀采取措施并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增強國際合作,提高補貼政策的透明度,分享處里產能過剩的經驗,降低外國投資壁壘將成為化解貿易摩擦風險的有效方法。
OECD:2013-2017年世界粗鋼產能將增近2億噸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預測,到2017年,世界粗鋼產能將比2013年增長近2億噸,從21.65億噸增至23.63億噸,增長9.2%。
此期間增加的產能絕大部分來自亞洲,亞洲將增1.43億噸,從14.1億噸增至15.5億噸,增10.1%;中東增幅超過50%,但增量很小,從4620萬噸增至6950萬噸,主要來自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非洲從3320萬噸增至4020萬噸,增長20.9%;獨聯體從1.47億噸增至1.55億噸,增5.5%;歐洲增1.3%,從2.92億噸增至2.96億噸;南美從7000萬噸增至7740萬噸,增10.6%;北美從1.58億噸增至1.64億噸,增3.7%;大洋洲沒有新增產能,仍維持910萬噸水平。
OECD稱,全球粗鋼產能已大大超過需求,新增產能將進一步加劇過剩。在新增產能中,電爐鋼占比增多,未來廢鋼需求趨增,直接還原鐵亦有可能成為日益重要的煉鋼原料。歐洲除歐盟外國家以及獨聯體的許多新增項目采用電弧爐煉鋼工藝,北美的電爐鋼產能預計增長,非洲一些新建鋼廠將利用直接還原鐵,中國、印度和東盟的新建項目仍以氧氣轉爐煉鋼為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