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自己的潤滑油品牌是專注于高端市場的,統(tǒng)一潤滑油也是做高端產品,所以殼牌的投資者要求其控制支出時,出售這類業(yè)務符合正常的資產管理方法。”上述石油行業(yè)人士說。
與此同時,另一名接近殼牌的國際石油公司人士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2015年,殼牌還將在全球范圍內加大資產剝離力度,其中包括一些油田項目及煉廠。但這一消息未能獲得殼牌官方的證實。
市場競爭激烈
對于殼牌來說,中國潤滑油市場日漸激烈的競爭或許也是其試圖精簡業(yè)務的另一關鍵原因。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的潤滑油市場,按企業(yè)性質可分為外資和國產兩類,按原料來源可分為資源型和非資源型兩類。而以目前業(yè)內格局來看,中國潤滑油市場也早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其中,以美孚、道達爾、SK、康菲為代表的國際品牌陣營近年來正陸續(xù)加碼中國市場,2013年11月,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道達爾在位于天津保稅區(qū)的全新潤滑油調配廠正式落成,總投資額3000萬歐元,占地44000平方米,年產能20萬噸。
事實上,道達爾落子天津還僅僅是國內潤滑油市場短兵相接的一個縮影。
三足鼎立中,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國有石油公司旗下的昆侖、長城潤滑油品牌無疑是目前國內市場真正的“大佬”,兩家公司在國內占據了高達60%的市場份額,而此前,隨著中海油泰州年產60萬噸的潤滑油項目的上馬,其也成為潤滑油國家隊中的一支勁旅。
而除了外資、央企外,包括淮柴、東風、安美潤滑、西安佳潤等民營品牌則是市場中艱難生存的另一陣營。但在外資公司及背靠資源優(yōu)勢的國家石油公司的雙重夾擊下,民營公司的市場空間也正受到強大沖擊。
“潤滑油這個行業(yè)門檻說高又高,說低又低,高是因為需要基礎油和添加劑這些原料,這些原料都被資源型的公司控制著,但這個行業(yè)的技術要求相比而言又不是特別高,所以民營企業(yè)也容易進來,但進來后怎么活下來就是個問題了。”上述石油行業(yè)人士說。
記者此前從一次行業(yè)會議中獲知,截至目前,國內大小潤滑企業(yè)已超過2000余家,其中以中小企業(yè)為主,而大打價格戰(zhàn)則是其最為常用的競爭手段。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