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舉行了2015年度“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題為《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能源展望》的報告指出,在經濟新常態條件和向好的國際環境下,中國能源發展面臨新的機遇:一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壓力明顯減輕,實現2020年48億噸標準煤能源總量目標的可能性增大;二是油價下跌為推進能源價格機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三是巨大的國內市場容量有利于先進能源技術發展和推廣。
“在目前較低的能源價格水平下,推進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可以減少社會壓力。”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華表示,“包括能源定價機制改革在內的諸多改革是互為前提條件的,但如果寄望于所有條件具備后再推行,那只能是一拖再拖。”
廖華認為,中國能源發展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是否會顯著好轉,目前還很難明確回答。在熨平短期經濟波動與促進長期經濟增長之間要做到平衡比較困難,基于風險擔憂和謹慎原則,未來較大規模的投資導向型刺激政策仍有可能推出,導致鋼鐵、建材、有色等能源密集型產品居高不下甚至繼續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如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還存在很多困難,但對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進行地區和行業層層分解的工作思路還存在。
“很顯著的一點是,目前只有中國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投資驅動,而其他大國主要是居民消費驅動。”廖華指出,中國增長質量并沒有明顯好轉,投資率不降反升,目前已經接近50%,超過了主要發達國家的任何歷史時期。在固定資產投資中,以鋼鐵、水泥為基礎的建筑安裝工程占了70%,這是典型的依靠資源投入的粗放型發展方式,由此也造成能源消耗快速增長、大量建筑物摧毀重建重修、能源密集型行業差能過剩、部分國民經濟體系在自我循環。
該報告還指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總體樂觀,中國還是全球能源市場的一個重要的內生性因素,中國可以與其他進口國一樣,以大體相同的價格購買到所需要的能源。同時,未來五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速有所下降,新能源和非常規能源產量增速將明顯減緩。
此外,在本次報告發布會上,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還發布了《2015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展望》及《我國區域碳排放交易的潛在收益展望》三份報告,對國際原油價格、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碳排放交易潛在收益等問題進行了預測。
相關評論